乖乖网 0—1岁

宝宝骨折、脱臼的处理和预防

2015-03-11 20:38:2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婴儿护理 婴儿护理常识 骨折

骨折篇

在所有的儿童意外伤害中,骨折占了一个不小的比重。统计资料显示,在不同人群的骨折中,约15%的骨折、创伤、脱位是发生在儿童身上。具体到0~3岁这个年龄段来看,其中有一个发生的低潮期(小于1岁),一个高峰期(1~2岁)。总体而言,身体左侧骨折的发生率比右侧高一些,上肢骨折的发生率比下肢高一些,夏天比冬天高一些,男孩比女孩高一些。

宝宝骨折、脱臼的处理和预防

宝宝骨折常见的原因

绊倒: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行走不稳,方向和速度都掌握不好,摇摇晃晃,像个不倒翁,这时地上摆放着的任何物品,如小板凳、玩具、脸盆等,都容易绊倒他。

跑步、行走时摔倒:常发生于室外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宝宝玩耍时互相打闹、追逐,很容易摔倒;如果摔倒时碰巧姿势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前臂或肘关节周围骨折,当然也有宝宝在小区里散步摔倒后骨折的。

坠床:宝宝睡觉不老实,蹬腿踢被,左右翻滚,很容易从床上掉下来;而三四岁大一点的孩子,如果自己起来小便,常常会因熟睡时憋尿朦朦胧胧从床上站起来,脚下不稳,一脚踩空摔倒在地上。

因玩滑梯、蹦床摔伤:现在公园、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增加了不少,为宝宝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隐患。医院门诊中从滑梯上摔下、在蹦床上摔倒导致骨折的宝宝也不少。

因玩滑板、旱冰摔伤:滑滑板和旱冰是时下不少小朋友的爱好,尤其是男孩子。

行车伤:自行车伤导致骨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一点的孩子自己骑自行车摔倒所致的骨折;另一种是小朋友坐在爸爸妈妈的自行车、电动车后座上,脚伸到轮子里被辐条挤压导致的骨折。辐条上的损伤通常比较严重,常导致踝关节、小腿骨折,而且常有皮肤、软组织撕脱,甚至跟腱断裂。这种创伤其实很容易避免,家长在自行车、电动车的后轮两侧安装网盖就可以了。

高处坠落伤:虽然比较少见,但是后果严重,仅是骨折还算万幸。

车祸伤:车祸伤所致的骨折既可发生于车外的孩子,也可发生于车内的孩子。车外孩子的骨折不必多说,这里需要再强调的是,未满4周岁的孩子乘坐私家车,应该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判断要点

儿童骨折60%~70%为上肢骨折,部位多为腕、肘、肩关节处。很多家长都未能及时发现宝宝骨折并送诊,时常有宝宝骨折数日后才被家长送医。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生了骨折呢?

受伤后面色苍白、出冷汗,触摸某部位有疼痛和压痛感,活动后疼痛加重。

宝宝单侧的手臂不能支撑爬行或者不愿持握玩具和奶瓶等。

局部有明显肿胀、瘀斑或有外形改变,宝宝哭闹不止。

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严重时肢体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

受伤部位完全动不了,或动起来很痛苦。

紧急处理

宝宝骨折后,爸爸妈妈最好在第一时间根据条件对宝宝进行急救,并尽快将宝宝送医。但很多家长因为缺乏急救和护理知识,焦心不已却束手无策,或因急救和护理不当导致宝宝骨折处重新错位,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平时多学习、掌握一些急救和护理知识非常有必要。

正确做法——

把宝宝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如果是上肢骨折,家长应立即将其受伤上肢屈肘大约90°置于胸前,切忌按揉肿胀部位,以防加重损伤。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有出血应立即止血,用干净的毛巾或软布压住流血的地方。如果出血严重,可用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压迫止血。

送医途中,应让宝宝躺在担架上或骨折处用木板、书本或树枝固定。固定时将夹板附于宝宝肢体上,在夹板或肢体之间垫一层棉花或毛巾、布之类的物品,用带子捆绑,松紧适宜,且超过上下两个关节。四肢固定时,应暴露手指、脚趾,以便观察指(趾)部位血液循环情况,调节夹板的松紧。

在送医院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稳,以免加重损伤,并不断安慰和鼓励宝宝。

错误做法——

在伤口处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或者覆盖不干净的棉布或者餐巾纸。

送医之前,立即挪动骨折部位,或让骨折部位活动。

送医途中,背或抱着宝宝。

按揉肿胀部位,这样会加重损伤。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