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有关。黄疸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表现明显,可持续数周,出生后2~3个月才逐渐消退。黄疸为轻至中度,无其他异常情况,宝宝生长发育良好。如暂停母乳喂养2~3天,黄疸可明显减轻,再喂母乳后黄疸可有反复,但程度较原来减轻,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母乳喂养建议:可继续母乳监测胆红素变化,严重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可继续坚持母乳喂养,同时定期复查胆红素的变化。如为轻中度黄疸,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等中药。如黄疸严重,可暂停喂母乳3天,待黄疸减轻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较高的母乳性黄疸,可给予短期光疗,有助黄疸消退。
鹅口疮宝宝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新生宝宝的常见病。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有白色乳凝块样附着物,初起为小点片状,继而可融合成乳白色膜状,不易拭去,可与残留的乳块区分。鹅口疮初期不会疼痛,也不影响进食,但如任其发展,宝宝可出现疼痛、哭闹、不愿吃奶等表现,严重的还可蔓延感染至咽喉、肠道等,出现呕吐、呛奶、吞咽困难、腹泻等症状。
母乳喂养建议:呵护宝宝患处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
可用2 %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洗口腔,局部用棉签蘸取10万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擦患处,每天3~4次,连用至少7天。局部用药应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同时要继续母乳喂养。妈妈每次喂奶前要洗净双手,乳头可用清水擦洗,但不必用消毒湿巾擦拭。
如果宝宝因口腔疼痛或妈妈乳头也被感染而疼痛时,可将乳汁吸出来喂宝宝。
先天性唇腭裂宝宝
患有先天性唇裂与腭裂的宝宝,由于口腔无法密闭会造成吸吮力不足,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唇腭裂的宝宝会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喂奶后易呛奶、频繁打嗝,奶液可从鼻腔返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窒息。由于唇腭裂的宝宝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而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因此更应坚持母乳喂养,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母乳喂养建议:用不同方式保证唇腭裂宝宝的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唇腭裂的宝宝时,应尽量让宝宝的身体竖直一些,较大些的宝宝可垂直坐在妈妈的大腿上。
由于宝宝的吸吮力弱,妈妈可用手挤压乳房促使乳汁喷出。如为唇裂,妈妈可用手指压住唇裂处,以增加吸引力 。
由于宝宝吃奶困难,每次吃到的乳汁相对较少,可在哺乳后吸出剩余的乳汁,再用小勺、滴管或特殊奶瓶奶嘴喂给宝宝,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