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到,吃饭时必须端坐着,身子不能扭来扭去、抖腿,或像上文提到的女孩那样,将两肘都放在桌上撑着吃,当然也不能躲到桌子底下去一边吃一边藏猫猫,或者蹲在凳子上;不能边吃边掉,满地、满桌子“开花”,嚼东西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让孩子知道,这些都是不文明的吃饭行为,俗称“没有吃相”。
也有网友提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也应纳入新的餐桌礼仪中。有客人来家里吃饭,尽管自己吃饱了,也不能离席,要陪在一旁,让孩子从小学习礼貌待人。
餐桌礼仪体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孩子将来要走上社会,必须要让孩子从小打下这方面的基础。另外,如今生活好了,更应要求孩子不剩饭,这样的规矩是希望孩子从小知道尊重他人、不能浪费。
家长率先垂范
表面上看,“吃饭”是件小事,但它反映出的却不单单是餐桌礼仪,而是关乎家风家教。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即小的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伴随终身。
孩子的好习惯要靠父母培养,但如以打掉孩子半颗牙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是极其不可取的:看不惯就打一顿,孩子会莫名其妙、不知道错在哪里;即便是遵从了,也会心生怨恨,效果不一定好。
餐桌礼仪,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它是一种家庭的文化。习惯未必是礼仪,但是礼仪一定要养成习惯,好的礼仪必须从家里开始。父母以身作则,从严治家,以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有样学样,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务必提前做出表率。比如,父母在进餐时尊敬长辈,孩子也能从中逐渐明白“长先食,幼随后”的道理,而不再把什么好吃的都先占为己有。
培养孩子的用餐礼仪,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不是一股脑儿机械地把规矩塞进他们的小脑袋。孩子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的确需要训练,但这种训练应该是“温柔的坚持”,粗暴的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家长不妨以“协作者”的角色代替“教训者”,主动请教孩子,在餐桌上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在融洽的氛围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养成好的餐饮礼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