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胡子》由“谁能参加胡子舞会”的问题引发,通过多种角度介绍了胡子的相关特点,如爸爸长胡子的原因、胡子各有不同、胡子能生长以及胡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等。这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典型的以知识介绍为主的文学展现形式,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不少绘本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作为教师,如何开展此类阅读活动,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和书中的内容对话,建构对内容的真正理解,创造性地完成阅读活动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当我们细致分析作品《胡子》的时候,先进行了“预操作”,即把作品介绍给孩子,看孩子是否感兴趣、兴趣点在哪里。孩子们对胡子的兴趣出乎意料地大,除了提出“我们为什么没有胡子”“其实妈妈也有点胡子”的疑问,还围绕爸爸的胡子展开畅谈,如:“妈妈说,爸爸的脸皮很薄的,所以胡子一下子就长出来了。”“爸爸的胡子很好玩的,痒痒的,爸爸经常蹭我的脸。”“如果爸爸的胡子留得很长的话,那就变成唱京剧的了。”……
看来,孩子们对胡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爸爸的胡子”的关注,透射出对爸爸的爱。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品的价值所在。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喜欢的人物——爸爸入手,我们开展了五个活动,兼顾幼儿集体需要和个别幼儿兴趣,有游戏活动也有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家园共育活动,旨在充分引导幼儿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经验对话。
活动一:我爸爸的胡子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语言、绘画的形式表现爸爸的胡子,感受胡子的不同特点。
2. 愿意观察,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 师生以谈话方式阅读过《胡子》;“各种各样的胡子”图片6张。
2. 绘画用的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爸爸的胡子”。
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胡子”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来说说自己爸爸的胡子。
师:你瞧,胡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嘴唇上长得多一点,有的下巴上多……那么你知道爸爸的胡子是什么样的吗?
二、画画“我爸爸的胡子”。
师:是呀,爸爸的胡子可能都长得不一样。那么你印象中爸爸的胡子是多的还是少的?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呢?请你仔细想一想,并把爸爸的胡子画下来。
1.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爸爸的胡子,教师观察和倾听。
2. 幼儿互相说说画面表达的意思,教师用表格帮助幼儿梳理记录。
三、观察“我爸爸的胡子”。
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胡子,蹭蹭、摸摸爸爸的胡子,向爸爸提出有关胡子的疑问。
教师工作重点:
1. 和幼儿做好沟通,让幼儿了解要求。
2.利用“家园联系单”告知家长要求和注意事项,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等家园互动平台,做好家园沟通和指导。
家园联系单
各位爸爸:
这段时间,孩子们对“胡子”产生了兴趣,今天回家我们会让孩子好好观察爸爸的胡子,蹭一蹭、摸一摸,通过眼睛、手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胡子。要知道,这是孩子细致观察身边亲人、关心亲人的机会,也是您和孩子互相了解、亲密接触的好机会哦!本次让孩子探索的主要内容有:爸爸的胡子长在哪里,胡子长得密密的还是疏疏的,胡子一天能够长多长,胡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