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兴高采烈地去自家园子里采摘卷心菜准备回家烧汤,满载而归时,发现自己家的门被关上了。他带着疑惑和惊讶敲了敲门,发现自己的家被一只凶恶的山羊占领,小白兔吓得拔腿就跑。他一路跑,一路找救兵帮忙。一开始,他遇到一头强壮的牛,可是当牛听说是一只“凶巴巴的、能把小白兔碾个稀巴烂的”山羊后,害怕地拒绝了他。接着,小白兔先后遇到一条大狗、一只体型巨大的公鸡,可他们都拒绝了他。小白兔耷拉着脑袋又害怕又失望地走着,这时来了一只蚂蚁。这是一只淡定的蚂蚁,脚踩皮鞋,面带微笑,表示愿意帮助小白兔。可小白兔有点不大相信:蚂蚁这么小,他真的能帮助我吗?就在他半信半疑的时候,小蚂蚁把门敲出强有力的“咚咚咚”声,用充满底气的声音告诉山羊“我是一只强大的蚂蚁”,出乎意料的是,凶恶的山羊真的逃跑了!
画家对角色和情节进行了有趣的、超乎常规的描绘:主角小白兔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毛茸茸、胖乎乎的兔子形象不一样,嘴巴又长又尖,有点像狐狸——他确实像狐狸一样会说,每遇见一种动物,他都会用不同的词汇形容山羊的凶狠。当小白兔被山羊吓得落荒而逃时,居然是用五条腿(另外两条腿被拟人化,成为胳膊)在跑,孩子们看到这里不禁哄然大笑:“啊!太搞笑了,兔子怎么会有这么多条腿?”接着又自己回答:“是因为它跑得太快了。”而当穿着皮鞋的蚂蚁粉墨登场时,山羊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的样子,形象地凸显了小蚂蚁的“小”,让读者忍俊不禁,更充满期待:这么小的蚂蚁,为什么不怕山羊?
绘本的语言也颇具特色,尤其是小白兔向不同的动物描述“可怕的山羊”时,每一次的句式都相似,但词汇有所区别,那些形容词比如“凶巴巴”“恶狠狠”,以及每一个动词如“扑”“踩”“摔”,准确到位地刻画出山羊的凶狠,也让读者感受到故事所营造的紧张氛围。而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这些形容词和动词是充满魔力的,他们喜欢接触这样的词汇,并展开想象。
对于自我人格正在慢慢形成的孩子来说,《小白兔》确实是个好故事。或许,过两年他们再读这个故事会觉得平淡,甚至觉得这个故事情节有点俗套。但是,在最关键的建构自我时期,这样一个“以小胜大”的故事,满足了他们内心的需求,让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活动目标
1. 观察动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白兔寻找哪些小动物帮忙以及他们不愿意帮忙的原因,理解词汇“火箭升空”的意思。
2. 在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后,能大胆猜测、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
3. 感受作品的夸张、幽默。
活动准备
《小白兔》绘本人手一本;绘本电子书;绘本中山羊、小白兔、牛、狗、公鸡、小蚂蚁的形象图片各一张;书袋人手一个;活泼的音乐一小段。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小白兔,引入故事。
师:小朋友们,我是小白兔,我要去菜园里摘些卷心菜回来烧汤。
教师扮演小白兔,拿着篮子,跟随音乐的节奏做采摘动作和回家动作。
师:不对呀,我刚才走的时候,门是开着的,现在怎么关上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是谁在我的房子里?
说明:通过表演,自然引入故事的主角小白兔,关于情节的小小铺垫,留下一个悬念,为山羊的出场埋下伏笔,更引发了幼儿的猜测,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集体阅读绘本开头部分。
1. 师幼共同阅读绘本封面至扉页。
师:房子里到底是谁呢?答案就藏在我带来的这本书里,书的名字叫《小白兔》,看看这只小白兔,跟你平时见到的小白兔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白兔采完卷心菜回来,发现家里来了人,到底是谁来了呢?一起看看吧!
2. 师幼共同阅读绘本第1~7页。
教师配合电子书的朗读音频逐页播放绘本。读完之后展开讨论。
师:房子里面究竟是谁呢?小白兔头上有一个黄色的、大大的符号,这是什么意思?
师:小白兔怎么突然会有这么多条腿?他为什么要逃跑?
说明: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可以尝试进行自主阅读。但为了让自主阅读更有效,在阅读之前,最好先集体阅读故事的开头,共同了解故事的背景。同时,集体的观察和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自主阅读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