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给孩子自由也要根据年龄段

2015-01-12 13:54:3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育儿心得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孩子的成长,当然离不开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也离不开自我成长和自己做主的机会。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给孩子自由呢?

儿童奔跑

自由or无限制,只一线之遥

“自由”是目前很多亲子教育书籍和言论中推崇备至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但我们会发现,很多家长对这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有很多偏差,甚至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为了确保自由,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就拿孩子画画来说吧,很多家长对自由的理解就是,如果孩子想要画画,那么就让他画好了,甚至在地上、墙上、床上画画也行,大人不要限制孩子。如果家长干涉,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得不到保护。

我曾经到过几个朋友的家里,看见刚装修的新房,四壁满目疮痍。家长一边向客人表示歉意,一边又祭出自由的大旗来解释,借以证明他们是有教育理念的,并且也是尊重孩子的家长。真的不知道,家长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无限制等同于自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允许孩子随意在墙上画画就等于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我觉得,只要不强制孩子一定要依葫芦画瓢,不强制孩子一定要用什么样的颜色作画,而是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是给予了孩子创作的自由,也保护了孩子的创造力。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自由都是相对的,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之上的,孩子也不例外。身处一个由数十亿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们从来都只有相对的自由,而没有绝对的自由。

同样,我们对“要给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的误解导致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就会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是涉及做人的根本,家长也是好言相劝不予批评或惩罚;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家长总是先挑学校和老师的毛病,而不是考虑自己孩子的问题。

到最后,甚至演变为,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好的环境里面得到成长:有无限的爱、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对孩子万分尊重等等。

遗憾的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到哪里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对于所有人来说,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会单独为了某个孩子而发生任何变化,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是只肯全心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的。

自由,究竟该怎样给孩子

首先,自由不是纵容,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获得爱、自由和尊重,首先需要懂得爱别人、给别人自由、尊重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得到的爱、自由和尊重,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的。如果父母给到孩子的是无节制的爱、无限制的自由,那么很可能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这样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曾有网友向我咨询,说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因为调皮,把老师刚在黑板上写的东西擦掉,老师轻轻打了孩子的手掌。虽然孩子觉得不痛,也没有表现出恐惧,但家长心中还是愤愤不平,因为她总担心老师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当然,我并不认可老师通过当众打小朋友的手掌来处罚孩子的这种行为。但是,我也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那位家长对孩子那份浓烈的呵护之心,仿佛有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心态。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先向内看问题,看看自己孩子身上到底有什么问题,会让老师处罚,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处罚目的,而不是先去挑老师的刺,当然那些粗暴的行为除外。因为所有老师都是人,不是圣人,即使儿童教育专家去做幼儿园老师,面对身心发展变化很快的孩子,也会有情绪不能控制的时候,甚至是处理不当的时候。

其实对待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作为老师,最狠的做法并不是处罚孩子,而是放纵孩子,甚至无视孩子。对老师来说,一个孩子最多相处几年,如果没有教育好孩子,老师的伤心也就仅限这段时间。对家长来说,要跟孩子相处几十年,如果遇到一个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基本上会伤心一辈子。

其次,自由不是放任,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但是,放手并不代表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规则。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一个邻居的小孩,今年已经满六岁。家长非常推崇自由教育观念,从小就很尊重孩子,从来不会大声对孩子说话,更不要说批评孩子了。即使孩子不听话或者犯了错,一律轻言细语跟孩子讲道理。家里的大人都很有耐心,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可以耐着性子跟孩子说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道理,到最后往往还不起任何作用。

同时,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里没有太多规则约束,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吃饭时可以随便玩,上学可以任意迟到,上课可以随意走动,跳舞可以随时休息。也许,在孩子眼里,从来就没有规则和约束的概念。

但是,即将面临幼升小的时候,家长开始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适应不了小学的学习和老师的要求。当家里的大人试着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时,却发现,即使偶尔采用打骂这种极端的方式,孩子的很多陋习也难以改变,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很多方向也难以扭转。

其实,给孩子树立规矩是需要把握好时机的,更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育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就永远无法弥补,即使可以补救,往往也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给到相应的自由。

美国作家盖瑞·艾卓曾提出“漏斗式教育”理念。他认为,家长在早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因为那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掌控更多的自由;随着责任感的增强,父母逐渐地放宽自由,直到他们成为青年以至成年人。有了责任的平衡,孩子们才会懂得自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的规矩要越来越少,给到孩子的自由要越来越多,直至最终把孩子温柔地从我们身边推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家长做到宽严有度、左右适中,也可以让孩子在长大步入社会后,收获真正的快乐和长久的幸福。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