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鲲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亲传弟子,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副主席。著有《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译有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家有一个2岁半男孩,正在学做幸福爸爸。
“我们将来要有三个孩子,第一个叫赵书养,第二个叫赵样养,第三个叫赵猪养。”我曾经跟妻子开玩笑说。
当然,这句疯话照例遭到妻子一个白眼。但这句话其实跟我的其他很多疯话一样,是有典故的:这是我们那里的一句俗话,说人家养孩子时“第一个照书养,第二个照样养,第三个照猪养”。
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但由于我们家的第三个是仅比我晚出生半个小时的双胞胎,所以我和我的双胞胎弟弟的养法按照我们那里的传统,是介于“照样养”和“照猪养”之间——说实话,我们父母那时都需要上班,想照书养两个精力充沛的小男孩,也没这个时间和金钱啊。
但这个照样养和照猪养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没有补习班,没有攀比,只有跟小伙伴一起放羊式疯玩。这让我在抚育自己的孩子时,也不急于给他灌输知识,而是更注重他的游戏、玩耍和伙伴。
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我自己是心理学专业,我很清楚市面上的书经常不够准确、科学。那些基于个人经验的哈佛女孩、虎妈狼爸就不用说了,很显然他们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就是那些号称是基于科学研究的说法,也经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个毛病在国内的育儿书里尤其严重,但国外的书也一样不能完全幸免。比如大名鼎鼎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新书DavidandGoliath里,为了说明困难的好处,引用了一个研究:同一套题目,一张试卷印得清楚,另一张印得模糊,结果用模糊试卷的学生的考分要高29%。这个实验听上去很有说服力,但其实如果看原文献,你就会发现它是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的那些精英大学生里做的,而且只测试了40名学生。其他科学家用更多学生、更普通的大学来测试,都无法重复他的结论。可见,就算是引用科研,书籍也很容易犯错误。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咱们古人的立场:“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就不用看书了,而只是说不要盲信、盲从。毫无疑问,科学有一些挑战常识的发现,让我们一开始觉得匪夷所思,但其实却大有道理、大有裨益。不过,由于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专业人士,没有时间去查找最准确的说法,那在面对各种“权威”知识时,会经常无所适从。我从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的学习中,总结了七条原则,在下一期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