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认真、专注地听取、理解他人语言所表达信息的行为,它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是幼儿接触外界环境、接受信息、感知和理解他人语言及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重点培养的幼儿的基本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中明确要求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社会领域中也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更明确地将语言领域划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子领域,进一步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很多幼儿都乐于表述,却不善于倾听。比如,幼儿经常在还没有听清楚教师提出的要求的情况下,就急于表达。再如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只会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爱倾听同伴的回答,甚至在同伴讲述时干扰别人。这些现象说明,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对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很重要。我认为,可以从喜欢听、认真听、持续听、听得懂四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一、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让幼儿喜欢听
1. 幼儿参与创设倾听环境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当幼儿产生兴趣时,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创设环境是激发幼儿兴趣的途径之一。我们在班级语言区的划分、区域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收集与投放上,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采用了以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方法进行环境创设。我们将语言区划分为悄悄话区域和展示区域,将教室的小阁楼作为悄悄话区域,将小阁楼下面的空间作为展示区域,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塑料花、靠垫等,和教师共同布置温馨的小阁楼,营造出一个安静和谐的倾听氛围。展示区中摆放着家长精心准备的各种图画书、VCD、旅游照片,还有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的大书等。幼儿在自己参与创设的区域中,能放松地讲悄悄话、翻看图画书、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2.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欣赏教材
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情节有趣、语言浅显易懂的作品作为欣赏教材,来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对小班幼儿可以选择简短、有趣、易记忆的儿歌或故事,如《手指歌》《小老鼠上灯台》等;对中班幼儿可以选择篇幅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作品,如《小熊过桥》《落叶》《树真好》等;对大班幼儿可以选择故事情节曲折、有一定挑战性的作品,如《小红帽》《金鸡冠的公鸡》等。为了更恰如其分地表现文学作品的意境,使幼儿投入到故事情境中,教师还需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或图画,以此营造丰富的倾听氛围。如在学习散文诗《小树叶》时,教师配上了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在欣赏绘本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时,教师边朗诵边播放图画,通过色彩鲜艳、构思巧妙的图画,帮助幼儿用眼睛和耳朵一起感受故事意境。
3.敏感地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利用晨间户外活动、课间休息、餐后散步等时间,尽可能地和每位幼儿交谈,从谈话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昨晚看了什么动画片”“晚上吃了什么”“今天什么事情让你最高兴”等。除了利用过渡环节的时间与幼儿交流,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流露出的兴趣点。如在欣赏童话剧《老虎拔牙》视频时,电视里插入了一段牙膏广告,幼儿非常感兴趣,大声跟着说广告词。于是,在每天的谈话活动中,我增加了说广告的环节,让幼儿轮流上台说广告词,并引导幼儿互相听一听他说的是不是和电视里说的一样。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不仅认真地倾听同伴说的广告词,而且对电视播放的广告也更有兴趣地去倾听,以便下次能说得更好。
4.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倾听表现
幼儿总是希望得到成人的夸奖,教师的称赞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肯定,能使其坚持不懈地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表扬来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特别是对于性格胆小的幼儿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在学习儿歌《炊事员叔叔真正好》时,我不小心将“馒头”的音念错了,这时我听到一个幼儿小声说:“馒头怎么会是慢头?”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为了不影响活动的进程,就装作没听见继续活动了,但我及时表扬了这名幼儿,并奖励了一张贴纸给他,全班幼儿都十分惊讶和羡慕,我说:“只有认真听,才能学到本领。”从这以后,我经常对幼儿认真倾听的行为进行奖励,还评选出“倾听星”“机灵小耳朵”等,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倾听形式,引导幼儿认真听
1.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倾听训练
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把枯燥无味的倾听训练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来进行,能充分调动幼儿倾听的兴趣。在游戏“改错”活动中,教师故意说错话,让幼儿纠正。如教师说:“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黄了。”幼儿纠正:“美丽的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变绿了。”通过有趣的游戏,幼儿倾听的兴趣被激发了,倾听能力也逐渐提高了。
2.将提问权交给幼儿
在语言活动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但通常会有多名幼儿想要回答,教师不能顾及每一名幼儿,这样部分幼儿就会因为没有被教师点到而不去倾听或者被动倾听别人的回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改变了提问的主体,让幼儿在经过小组讨论后,自己提出问题。如在看图讲述《小兔为什么迟到》时,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接着进行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幼儿通过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小兔为什么满头大汗?”“手上的花为什么都散了?”“小动物在等他,他去干什么了?”……在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再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真倾听,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不断地对自己或同伴的想法加以肯定或否定。
三、多渠道训练,让幼儿持续听
1.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幼儿保持倾听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认真倾听同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互动,增强幼儿倾听的持续性。在看图讲述《一瓶可乐罐》的活动中,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名幼儿说完后,同组的幼儿给他提一个建议,最后给说得最好的幼儿一个小红花。这样,幼儿在自己讲述的同时,还要仔细听别人说的好在哪里。有的幼儿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影响别人倾听,同组的幼儿也能及时提醒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用比赛活动,提高幼儿倾听的准确性
幼儿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倾听的准确性较差,而倾听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倾听的效果。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倾听训练,以提高幼儿倾听的准确性。除了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倾听训练,我们还会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开展竞赛活动。如“传悄悄话”活动,教师设置了递进的难度,刚开始让幼儿传词组,而且每组的人数较少;接着增加难度,传短句;最后传完整句子,并且增加幼儿人数。教师还设立了“小小邮递员”“传话筒”“金耳朵”等奖章,颁发给准确完成任务的幼儿。再如观看《动物世界》动画片时,教师先让幼儿猜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再让幼儿欣赏画面,看猜测的是否正确;最后比一比谁猜对的最多。幼儿对这种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倾听的准确性。
四、增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让幼儿听得懂
1.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含义
幼儿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有时不能理解作品中语言的含义,这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给幼儿充分倾听的机会。如在欣赏诗歌《小树叶》时,教师让幼儿反复倾听,给予幼儿消化的时间,然后再借助探索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如“假如让你听着这首诗画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会画什么”“这首诗里的我是谁”“这片小树叶长在哪里”等,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最后再启发幼儿围绕诗歌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思考、想象、理解,让幼儿听懂作品所表达的含义。
2.通过倾听品评让幼儿理解作品含义
倾听品评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只有提高倾听品评能力,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幼儿通过倾听得到自己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独特的,与教师预设和其他幼儿理解的都不相同。如在看图讲述《谁的尾巴》时,一位幼儿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昊昊说:“人是猴子变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尾巴就没了。”小新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明明说:“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跤了!”幼儿在互相倾听品评的过程中,不但会认真思考,而且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真正听懂作品、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