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床头柜上的纸条

2015-01-06 16:50:5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晚上,清理女儿的换洗衣服,从她口袋里发现了一张折叠得很整齐的小纸片。我仔细地打开,两行工整的钢笔字赫然跳出来:琦彩,我和你是好朋友,我和小文也是好朋友,为什么你非要让我和她绝交呢?

我心“咯噔”一下:琦彩和小文应该是女儿的同学,他们之间有什么瓜葛?我真想马上把女儿喊过来,问清楚,再讲道理;或者干脆不允许她再和这两个同学玩;或者和她班主任联系……

但这样贸然干涉女儿的交往,她会反感吗?以后她还会和我说实话,和我倾心交流吗……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我一下没了主意。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面谈到了自己的育儿经:因为工作原因,她与儿子几年没有朝夕相处,再见时,儿子已长成了大小伙子,母子间有了隔阂。她为了让从小接受美国文化的18岁的儿子——安德烈接受自己,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和儿子通信,最后,相差30岁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都重新认识了对方……我手里拿着那张小纸条,冷静地思忖着。透过书房的玻璃窗,可以看见10岁的女儿正专心地做功课。女儿一向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一直都让我很省心。我每天忙于自己的教学,顾及她的时间不多,自从她上了四年级以后,和她的交流便更少了。是的,我很爱女儿。但是,爱,不等于认识。爱,在许多人心中包括我自己,其实是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床头柜上的纸条

不,我必须从这个误区里走出来!

我怎样才能进入10岁女儿的世界?怎样才能让这个已经开始有主见的女儿对我敞开心扉呢?

我一言不发地把小纸条按原来的印痕折好,放在她房间的床头柜上,并给她留了一张纸条:好朋友之间不可以厚此薄彼;朋友是酒,越沉越香。

第二天早上,我坐在已摆好早饭的餐桌旁等她。女儿的脚步似乎少了些昔日的欢快,只见她用充满疑惑的眼神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然后一声不响地吃着饭。我想,昨晚女儿一定看到了我放的纸条。当她再次抬头看我时,我对她微笑着,并且给她一个肯定的“V”手势,女儿愣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悟地笑了笑。

晚上,我意外地在自己的床头柜上发现了一张折好的纸条。我有些小兴奋,多么熟悉的笔迹:琦彩还是要我和小文绝交,不然,她就和我绝交,看来我要失去一个好朋友了。(另:我以为你会骂我。)

看来,女儿接受了这种交流方式,我们之间的桥梁在慢慢地建起。

我想,这是孩子之间的纠纷,我直接插手不合适。但这件事却使10岁的女儿苦恼、纠结,并束手无策。作为妈妈,我应该帮她选择一个恰当的方法。

于是,我写道:沉默是金,不做选择。(另:我没有骂你的理由。)

我把纸条还是放在女儿房间的床头柜上。

第二天晚上,我收到回信:今天琦彩来问我很多遍,我都沉默,但她一直追问我,我感到很厌烦。怎么办?

我回道:既然在你心中都觉得她厌烦了,为什么不远离她?

我想让女儿懂得,和同学交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情绪。

就这样,一天一张或几张诉说心情、表达感受的纸条在我们母女之间传递着,纸上书写着自己的高兴、苦闷,后面还常常画有各种表情、心情的符号。我越来越庆幸自己当初做出的这个选择:没有当面问孩子,而是传送纸条,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回信,避免当面回答的仓促和尴尬;而且,传送纸条对孩子来说如同游戏,趣味十足,能够轻松愉悦地接受大人的教育;简短的留言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概括能力。

一周后,我收到女儿的回信:琦彩不和我玩了,虽然少了个朋友,但我觉得更轻松了。谢谢妈妈!(笑脸、飞吻)

暑假即将结束,我带着女儿从四川老家回来上班。在我们离开的前一周,家中的老父老母常常一言不发,神色忧伤,开始时欢乐相聚的气氛已被浓浓的离别情绪所代替。我几次在深夜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父母房间的台灯还亮着,我知道,这是他们在我每年离开前的例行失眠……这一切,都被女儿敏锐地觉察到了,她也舍不得离开外公外婆,但当她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我时,我总是轻描淡写地转移话题,从不和她公开讨论。

送别的清晨,在检票口前,年迈的父母把手中的行李交给我后,我轻松地与他们道别,牵着女儿上了车。坐在座位上,透过车窗和候车大厅玻璃仍能看见父母倚扶栏杆,翘首送别的身影。开车前,女儿想拉我站到车前再次和外公外婆道别,我拒绝了。她便自己离开座位,跑到驾驶员旁边的窗户那里,和外公外婆挥手再见。终于,车子启动了。她回到我旁边,默默无语,我一低头,瞥见了她眼里有忍住的泪光。

回到家的第三天,我收到女儿的纸条:你不爱公公婆婆。

我一惊,回道:我很爱他们!!!

女儿回:在我们离开四川时,大家都很难过,就你不难过!!!

哦,女儿那么小,还不理解。我应该让她明白。

于是,我回:感情就像一个很重的包裹,你和我都能够背得起。但,年老的公公婆婆却不行!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减负,要淡化伤心!

女儿回:好吧,我每周六都给他们打电话,为他们减负!

当初,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种方式,或许可以进入10岁女儿的世界。我没想到,这种方式也让10岁的女儿开始学会认识并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我和女儿这大半年的纸条传递,承载了母女之间的爱意,为我们筑起了一条认识并理解对方的桥梁,我希望自己能如同龙应台一样,用理智的爱目送孩子渐渐长大的背影。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