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如何教会孩子自立自强?

2015-01-05 17:19:4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不要过分优待孩子

冬天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买完菜回家,孩子想要帮妈妈拎一点,妈妈说:“宝宝不拎,妈妈拎,不然宝宝手会冷。”孩子反问妈妈:“你拎,你的手就不冷吗?”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说呢?

我想肯定有妈妈富有“牺牲精神”、满怀“爱心”地说:“妈妈不冷。”这样的情景如果回溯二十年,就是家里只有一点好吃的,大人舍不得吃省给孩子,然后妈妈说:你吃吧,妈妈不爱吃。

家庭教育

显然,这些做法会让人温暖和感动,然而,它是有益的吗?

你说你的手不冷,幼小的孩子就会天真地认为大人的手或许和自己不一样,真的不冷,接着就不再想这件事,然后慢慢形成习惯。等到孩子八九岁的时候,你再想让他帮你拎菜,他就说:“我手冷!”如果你生气了非要他拎,他就会很不高兴,认为你是压制他。

当一位母亲被说到“当妈就是心软的时候”(有时候父亲比母亲还要心软),通常这位母亲是愿意接受的,而且从中获得一种母性的满足感。然而,我们心软的时候,有可能恰恰是我们应该忍下心才有利于孩子。

我们不忍心看孩子受苦受累,可是孩子要应对好自己生活必须吃苦耐劳;我们不忍心看孩子因我们的拒绝而失望,可是孩子需要从拒绝中感受和建立规则;我们不忍心看孩子焦虑和挣扎,可是孩子需要从焦虑中学会沉着,从挣扎中增强内心的力量;我们不忍心看孩子失败和痛苦,可是孩子却需要从失败中学习如何避免失败,从痛苦中学习如何面对痛苦。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恨不得自己来代替,当孩子不愿意洗衣服收拾房间时,我们不厌其烦地代劳,当孩子学习不力面临落后时,我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辅导监工,孩子失望我们失落,孩子伤心我们难过。这种感觉真糟,我们千方百计地避免,以至于——

与之相对,我们习惯了对孩子优待,习惯了他们在家里坐享其成,习惯了他耍赖后的得意,习惯了他撒娇后的“下不为例”,孩子开心我们高兴,孩子满足我们更甚,这种感觉真不错,我们是如此的喜欢,以至于——

以至于,当我们的感情和理性交手时,后者胜少负多。以至于我们难以分辨,那些“溺爱”的父母,究竟是“娇纵”了孩子,还是“娇纵”了自己?

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希望万无一失。

这样有错吗?

当然。

因为不管你有几个孩子,都是不可能万无一失。杜绝所有危险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这样,孩子将像艾滋病人那样不能抵御任何病菌无法适应生活。

然后你退一步说,你只是希望尽可能的安全。

可是,“尽可能的安全”意味着什么呢?这种想法和说法在逻辑上已经无可辩驳,问题在于“尽可能”的界限在哪里,是否因为尽可能的安全而导致对孩子的教育过分保守或者过分保护。

父母不容孩子有任何闪失和委屈的心态,常常把自然而然的事情变成难题,让简单的事情越来越复杂。比如孩子的吃饭和穿衣。很多家庭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着急,为孩子不知道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添减衣服而生气。这本身就是一个奇怪的问题,饿了吃饭、穿衣御寒是人的本能,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孩子怎么能不懂呢?可现实中很多孩子的确不懂。为什么?因为在他还没有感受到饥饿和寒冷时,大人就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根本没有体会过饥饿和寒冷,同时失去了为这些事操心的机会。

别人的建议和提醒,与自己的亲身体会、亲眼目睹对人的触动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越是老司机开车越胆小?因为他们看到的事故太多了。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从一件事中学会一类事,在家里,父母处处舍不得,过度保护,孩子就不能得到亲身的体验,那么,孩子在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将面对更大的风险,有的教训代价巨大,成为人们常说的“悲剧”。

事实上,对安全的极力追求是导致危险的一种更常见的方式,在深水里只有挣扎才会溺水,因为只要你不挣扎、屏住呼吸你根本就沉不下去。

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十分强大,强大到经常成为障碍,需要时常克制;父母爱护孩子的本能较爱护自己更为强大,以至于我们时常深陷其中浑然不觉。

我见过很多幼年体质不好(如过敏性体质等)容易生病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在身体方面已经和别的孩子无异,可是娇气、胆小,有点什么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来关切地问他的感受、安慰他……

当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时,父母们通常有难以掩饰的焦虑,这就是孩子小题大做、诚惶诚恐的源头;当孩子体质不好、免疫力差时,父母为了防止孩子生病就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去,孩子因此变得胆小娇弱,其实,最好的方式反而是用运动来增强体质。

生活中从未缺乏优秀的父母。我的一个朋友范钧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的好。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离过两次婚,现在跟她一起生活的女儿有一条腿是假肢。但是,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过什么样的生活,而在于她如何面对她的生活,每个接触过她的人,都会对她爽朗的笑声和对待生活的热情留下深刻印象。她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女儿在英国读高中。

她已经很富有,而且似乎比别人更有理由呵护自己残疾的女儿,但是她却要求孩子打工谋取生活费。女儿很长时间都在麦当劳打工,有一次,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的腿这几天好疼。

读者朋友,假如你是这位母亲你会怎么回答呢?

范钧说: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因为你的脂肪太多了,锻炼锻炼就好了。

她的女儿听妈妈这么说,就半信半疑地说:是吗?那我试试!一星期之后,女儿打电话告诉妈妈,说她好多了,她感到自己更强壮了。

人很多时候是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中学会看待和安慰自己的。假如我的这位朋友大惊小怪并告诉孩子赶快辞工,那么当孩子再次面临难题的时候,她会怎样呢?对于一个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假肢女孩来讲,还有什么比坚强和自立更重要吗?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