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双性化教育”让宝宝更完美?

2014-12-26 15:26:4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双性化教育,一个新的教育名词。对于双性化教育问题的思考,作为宝爸宝妈的你,到底该如何看待?

家庭育儿

来自知性妈妈的教育求助

晓慧是个6岁的小男孩,晓慧妈妈也一直认为自己的家教很成功。但是,最近晓慧却遇到了麻烦:小伙伴说他像女孩子。

成长点滴1:起因事件

晓慧要和一个男孩一起玩,但这个男孩却说:“我不和你一起玩。”

“我们不是好朋友吗?”晓慧困惑地说。

“以后不和你是好朋友了,你经常和女孩在一起玩,大家说你像个女孩子。”这个男孩说完,就跑去找另外的一个男孩了。

晓慧心里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难受。晚上,晓慧把心里的难受诉说给妈妈听。

晓慧妈妈是一位知识女性,一直自认为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是,听了儿子的诉说,她也陷入了困惑:莫非儿子成长出了问题?为此,第二天晓慧妈妈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讲述了晓慧成长的一些故事。

成长点滴2:同表姐一起长大

晓慧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从小并不孤独。姥姥家里有个比他大3岁的小表姐,小表姐成了晓慧的玩伴。有时候,两个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表姐当妈妈,晓慧当爸爸,一个娃娃成了他们的宝贝。两个人玩得很投入,很细心地照顾他们的孩子。晓慧妈妈有时看到了这样的情形,虽然心里感到好笑,却也觉得这很好,可以培养孩子细腻的感情。

成长点滴3:感情细腻的晓慧

在晓慧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他养了一只蛐蛐。每天回来,晓慧都会悉心地照料他的宝贝。可是,那天从幼儿园回来,看到蛐蛐再也蹦不起来了,晓慧伤心地哭了好久。晓慧妈妈看在眼里,心里一阵欣慰,细腻的感情、善良的心地,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好人。

成长点滴4:小小男子汉

晓慧虽然是个男孩,却比较文静。自己在家里的时候,就爱看儿童图书。但是,晓慧并不懦弱。有一次,妈妈把晓慧一个人留在家里一整天,回来时,本来还担心晓慧肯定会哭鼻子的。没想到,晓慧中午自己在冰箱里找了东西来吃,还把屋子整理了一遍。妈妈问:“害怕吗?”晓慧拍拍胸脯:“咱是小小男子汉!再说,妈妈平时也教会了我一个人在家要注意的事情。”

成长点滴5:妈妈的担心

晓慧的人缘也挺好。晓慧妈妈不主张男孩女孩要划清界限的教育。所以,晓慧不光有好些男孩子伙伴,还经常和女孩在一起玩。这,从来没出过什么麻烦。可是,昨天晓慧的诉说,让妈妈心里没底了:莫非我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女孩子?莫非我的家教出了问题了?

来自心理咨询师的解析

晓慧妈妈的家教是否出了问题?经过下面的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近年来,心理学界有人提出了“双性化气质”的概念,认为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往往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

最近,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不仅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大多较为片面,而且智商、情商都较低,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

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而且追踪研究发现,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里,更多占据优势地位。

正是顺应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新理念,当今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日益流行着一个崭新的家庭幼儿教育模式——双性化教育。

如此说来,晓慧妈妈的担心是多虑了。晓慧并非男孩变成了女孩,只是表现出双性化气质特征。至于男同学不愿和晓慧在一起的心态和说法,不过是性心理发展的暂时表现。6岁后,男女孩大多开始进入了异性排斥疏远期,于是,男孩对晓慧和女孩没有“划清界限”的表现不能接受了,说他像个女孩子。过了这段时期,男孩一样可以接受他。

双性化教育应遵从的要点如下:

1.在观念上不宜将气质特征区分过清。

不少性格气质特征,如热情活泼、独立自主、坚韧不拔、富有责任心、善解人意、无私善良等,应是男女都须具备的,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应兼收并蓄。这正是“双性化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增加男女孩接触的机会。

不论男孩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比如,男孩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女孩则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

3.避免走向极端。

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男孩像“娘娘腔”,女孩成为“假小子”,这都不是我们的意愿,也与“双性化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不过,这只是个别特殊家庭教育情境下要注意的问题。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