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家长很容易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

2014-12-08 14:21: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要重视孩子不会的部分,别以为是他们粗心。 80%以上的家长(我认为没有这么多)高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高估的结果是:孩子没有努力就希望孩子拥有超常的学习能力。

这类家长在能看懂孩子的作业时,对孩子作业挑三挑四,不是嫌弃写得慢,就是嫌弃写得不整洁,不停唠叨,不停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还给孩子扣上帽子,说孩子就是逆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学习

家长容易美化自己上学时的能力水平。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只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拖拖拉拉,得过且过。没有孩子喜欢喋喋不休的指责,尤其是那些家长还没开口孩子就猜出来的训斥,孩子渐渐就充耳不闻。

那些与家长合作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总对自己写的不满意,写了擦擦了写,没有做题速度,也培养不出学习能力来。孩子看起来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上不去。

家长的理由是:“如果孩子仔细审一下题,把题多读一遍,就能做对。”

其实家长不明白孩子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我跟很多家长讲孩子没有写对写好的能力,他们就是不相信。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他们期待的情况,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整洁漂亮的字迹当然很重要,但撕掉重写或者擦掉重写属于矫枉过正,不但会让孩子写作业慢,拖延,更会让孩子想起写作业就心烦,因为孩子脑后总有一个挑剔的声音,“你写得不够好,这次肯定又没写对,一会还要擦掉重新写。”

心智发展的最大障碍来自抗拒学习,孩子会认定自己就是学不好的料,不服输,同时又力不从心的让孩子无比纠结。

识远者贵本,见近者务末。家长多多少少知道些教育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终身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学习中获益。

不应该惩罚尝试努力的孩子,当孩子做作业时,如果孩子已经尽力,就不要总批评和挑剔,如果还达不到“标准”,让孩子每天坚持额外多付出一点就行,抓好基本功练习,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够出类拔萃。但大部分家长做不到这一点。

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

人们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动力去激励自己学习一些看起来枯燥无味、晦涩深奥的知识。随着孩子内在能力的增长,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高,有做得更好的欲望,推动自己心甘情愿去勤奋。

父母怎样认定孩子的智力水平很重要。基因优秀,孩子就聪明,基因不好,就不聪明,这种想法对学习有一定的暗示,也就是:聪明的人不需要努力成绩就好。如果孩子学习刻苦,那孩子肯定不聪明。这种恶性循环很明显:孩子希望用好成绩证明自己是聪明的,但是又不能刻苦,因为刻苦学习就代表笨。

智力水平经常被认为是可塑造的。如果学生考砸了或者不理解一个知识点,不要说因为孩子笨、孩子粗心,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这种看法对孩子来说有好处,因为这让他们领悟到努力的重要性。

如果自己孩子的同学吹嘘他不需要学习,只要把心态搞好,不用把基础学好,不需要时间保证就能学好,家长一定要戳穿这个神话,告诉孩子大多数学习好的学生必定很用功。别人若比自己学得好、学得快,仅意味着他们比自己更早开始努力。学习本身并不是太累人,而是与各种观念、疑虑、焦躁、担心和不安作思想斗争才累。如果家长给予孩子支持,也就给了孩子努力不懈的动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