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物权么?孩子也有呢。
“小气”娃的声明
最近3岁的乐乐经常跟我交涉:妈妈,这是我的电子琴,你不可以弹。妈妈,这是我吃饭的椅子,你不可以坐。妈妈,这是我的芭比娃娃,你不能玩……
一开始,乐乐在这样严肃声明的时候,我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因为一直想当然地以为,作为妈妈,我可以动她的一些东西,再说,我弹弹你的电子琴,也弹不坏啊。也没有想到动她的东西需要向她请示。在外面,当乐乐护东西的时候,我也会提醒她,要和小朋友分享。但是最近乐乐这么频繁地申明对“她的东西”的所有权,就提醒了我:我在动孩子的东西的时候,忘记了“请求”她的允许。
如果我自己没有尊重孩子的“物权”,那么我就不能说孩子“小气”。她不过是在坚持自己的权利,希望得到尊重,尤其是得到最亲爱的妈妈的尊重。
几次三番之后,我开始注意自己的态度。
——道歉。先说:“对不起,没经过你的同意弹你的琴了。”
——请求。要是还想弹人家的琴,就加上一句:“乐乐,我好想弹弹你的琴,可以吗?”一般情况下,乐乐是通情达理的,会点头同意。
少数时候会拒绝。比如今天早晨,我问她:“乐乐,我可以打你的小雨伞吗?”乐乐指着柜子上面说:“不行!你的雨伞在那里!这个是乐乐的雨伞。”想了想,然后又说:“我可以给你打。”
——如果被拒绝,那就接受现实,不急不恼,不责备孩子“小气”。
——以后尽量注意,有些东西,无论是谁的钱买的,送给了孩子,那就是孩子的,无论是谁,尽量在动孩子的东西之前,向她提出要求,并尊重她的决定。
尊重物权,是分享的前提
我发觉,不是孩子不喜欢分享,他们不喜欢的只是“没有尊重的分享”,在孩子明确知道“这个东西属于我”,而且“妈妈知道这是我的东西”之后,她其实很乐于分享。
有时候孩子护东西,不想分享,是因为对方没有明确表示:“这是你的东西。”不请求而贸然动孩子的东西,会让他们觉得受侵犯,没有安全感。
有位专家说,让孩子更容易和人分享,有个好办法,就是用一种形象的方法标明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比如在公园玩的时候,在自己的玩具(小桶,小铲子,童车,皮球等)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作上明确的记号,这样让孩子知道:大家都知道这是你的东西,他们玩了以后会再还给你的。这样孩子就会放心地让小伙伴玩他的玩具。
尊重是互相的
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我也开始教乐乐尊重我的“各项权利”,虽然实际操作起来要难一点儿。比如:
电脑是妈妈的,不能乱动。这是妈妈的书,你不能在上面写字。
乐乐,想要什么东西,先要向妈妈请求。爸爸现在在看书,不能去打扰他。
现在妈妈需要一点时间打字,不能和你玩。
以上种种,最后一项目前很难做到,乐乐总想动员全家人和她一起过家家,做游戏,玩卡片,她还不能明白“妈妈的时间”也是一种需要尊重的“物品”,她总想占用我们所有的时间。但是以后,还是要让她懂得:需要给爸爸妈妈一些自己的时间。她画画的时候,我们谁都不去打扰她,那么我们也需要这种不被打扰的安静。
对3岁的孩子,要求还不能很高,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