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天气晴好,我和女友丽云相约一起带孩子去森林公园玩。丽云的儿子飞宇比我的儿子赞赞大一岁,是个身体壮实的小男孩。森林公园里有很多专供儿童攀爬和玩耍的设施、造型独特的滑梯、架在荷花池上长长的绳索桥、设计成卡通图案的跷跷板……两个小男孩欢呼雀跃地追逐着,玩得不亦乐乎。我和丽云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两个孩子后面,边走边聊。
从长长的绳索桥上下来,前面不远处伫立着一个用绳索搭建起来专供攀爬的十米高“小屋”。飞宇麻利地用手抓住绳索,顺着小洞一个劲地往上爬。相比之下,赞赞却要缓慢得多,很快便落在了后面。当爬到“屋顶”的飞宇已开始下来时,站在“墙壁”与“屋顶”交接处的赞赞犹豫着是否要往上爬。
“看我们飞宇多勇敢!赞赞,快追上哥哥呀!”丽云仰头看着他们,大声喊。赞赞依旧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看着已经爬到“房顶”的飞宇,连脚都不敢再抬一下。见此情景,丽云继续激励道:“赞赞,像哥哥那样爬上去呀!赞赞是小男子汉,也是很勇敢的!”赞赞依然无动于衷。
带着隐隐的失望,我迅速攀爬到赞赞身边,对他说:“赞赞,没事的,不会掉下去的,你看飞宇哥哥在上面就很安全……”然而,无论我怎样劝说,赞赞还是迈不开脚步。这时,我突然想起,四岁的赞赞还是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高悬的攀爬物。
意识到这一点,我改变了主意,不再劝赞赞往上爬。我摸了摸赞赞的头,温和地说:“既然你现在不想爬,就不往上爬了吧,你可以不勇敢。况且,你已经爬到这么高,很不错了!”
我的话似乎让赞赞感受到一股力量,他刚刚还紧张的脸色瞬间舒展开来。他无限向往地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能像飞宇哥哥那样勇敢了!”我点点头,说:“是的,我也这样认为。等赞赞越来越大了,就会越来越勇敢的!”
从“屋顶”上下来后,飞宇又迅速从“墙壁”到“屋顶”爬了几个来回。而赞赞没有再尝试爬上“屋顶”,而是心安理得地一次次爬上“墙壁”,然后再折回来。看着赞赞自得其乐的样子,我觉得他不够勇敢而产生的那缕失望顿时烟消云散。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去爬山。到达山顶时,有一个临空而建的眺望台,是个极目远眺的好地方。对于像我这样有些恐高的人来说,走在上面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脚下是一块块浮动的木块,踩在上面便开始摇摇晃晃,脚下便是万丈山谷。我刚踏上去,一股晕眩的感觉瞬间袭上心头,我赶紧退了回去。原本以为,赞赞也会和我一样,因惧怕而拒绝登台。然而,令我讶异的是,赞赞这一次竟然毫无惧色。
他跟在爸爸的后面,很快便走到了眺望台的最边沿,扶着栏杆俯瞰着满目苍翠的山谷。发现身边没有了我,他跑回来寻找。看到我停驻在入口处,赞赞说:“妈妈,没事的,不会掉下去的。”我告诉赞赞,我有些晕眩,他和爸爸都很勇敢,而我今天却做不到勇敢了。
赞赞说:“妈妈,虽然你今天不勇敢,说不定下次你就变得勇敢了。”说着,他又去了眺望台。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我忽然想起不久前赞赞在森林公园时爬“小屋”的情景,今天,他却用我当时安慰他的话安慰着胆怯的我。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无比勇敢和坚强,甚至在他不及别的孩子时倍感失望,却全然忘记了,有时候,我们不是也不够勇敢吗?如果孩子对某种富于挑战性的活动有畏缩情绪,家长不妨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暂时的胆怯,大大方方地说:“今天,你可以不勇敢!”让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接下来的行动,而不是空洞地鼓励孩子要像别的孩子那样勇敢。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能量,从而敢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并在一次次探索中变得越来越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