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给孩子自由不等于不闻不问

2014-11-19 10:35:3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育儿知识 家庭育儿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爱的名义给我们诸多限制,而等我们有了孩子,便立志要给孩子自由的童年。然而,当我们付诸实践,我们会发现,放手换来的是嚣张、是疯狂,而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灵活、创新。给孩子自由,是错了吗?

家庭育儿

专家之言:自由的前提是爱与规则

对孩子而言,“给予自由,然后妈妈干别的事情,不理会自己”是非常糟糕的感觉。在父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足够的爱时,轻易给予孩子大量的自由,给他自个儿玩,孩子往往会误会“妈妈放我走,是不想管我了”。这时,他本能地会做出各种事情引起你的重视。其实父母给孩子自由不等于放任,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自由的限度是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充的,需要建立在足够的爱、支持与了解之上。当孩子内心对爱感到满足,感觉到父母的爱不会消散,他便会独立起来,渴望自由,父母也能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时间和空间,更顺利地实现人生目标。

而对于规则,它不是自由的敌人,而是自由的“居所”。没有规则的自由,就像渺小的你置身在浩瀚的海洋上,毫无安全感,毫无方向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这会让他本能地横冲直撞。我们应该先给他划定一个范围,然后随着他的成长,教会他为行为立法并执法,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误区:给予自由,孩子就会感激父母

有的父母,由于经济、工作的关系无暇顾及孩子,希望孩子自由成长。有的父母则认为,给孩子自由是锻炼他的独立性,为他好。殊不知,若干年后,孩子成人,并不如父母所愿,并不因为获得自由的人生而感谢父母的付出。父母见到的往往是冰冷的表情,听到的只有简短的话语:“行!”“不行!”“不知道!”“没有!”“好!”……

其实,客观来说,这类父母所谓的“给予自由”“给予独立的机会”,在小孩子看来,就是“你不管我”“你不重视我”。或许,这不是父母的原意,父母也很无奈。可是小朋友无法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思考,他们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做出判断。而这类父母也多半不愿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误会成了隔阂,孩子便不愿意向“陌生”的父母敞开心扉。而沟通的缺失,让孩子容易产生内心的困惑、矛盾以及情感认知模糊的现象,这在他们往后的人格特质里会产生自我怀疑和缺乏自我价值的因素。

孩子的自由是在家庭规则、家庭秩序和安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他想做的事。

我们应该给予的五大自由

给孩子思想自由

我们常有一个误区,给孩子自由,就是让他自由奔跑,玩耍。其实,给他自由,更重要的是给他自由思考的权利。不能说,这个玩具这样玩就不对,要按照说明书来;不去计较他问的问题,尽管他会问你“我们可以住在太阳里吗”这么荒唐的问题。

解放双手

让小手自由起来,给他“自己来”的机会:让他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不去计较他画得是否逼真;给他一个开放式的思考空间,给他自由实践的机会,比如说,他希望自己的小汽车可以游泳,让他试试,当他发现小汽车没办法游泳时,他便知道了。

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自由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多带孩子走进森林,去看大海,去草原,孩子的心灵便可以在这花花草草的世界里得到释放。

时间自由也很重要

这点适合大点的孩子。请允许他自由分配自己的时间。别再让他在你的支配下生活。也许,你不肯定他是否可以做好安排,但请你放手观察,随着年岁的增长,目标的明确,他会做出正确的安排的。

充分的民主生活

这种自由,更多地,是在家庭制度上的建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他也有自由去安排家庭的生活细节。所以,我们可以给他这样的自由,让他参与家具的选购,家务活的安排,晚餐的菜式等等。这除了给予他自由以外,还能培养他的家庭责任感和处事能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