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顺势而为,给孩子稳稳的幸福

2014-11-05 10:30:2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知识

“我们是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是有成就感的成年?”常有父母这样问我。父母一方面非常希望保护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又招架不住充斥耳畔的教育“诱惑”,希望尽早对孩子进行各种能力开发和培养。

在我看来,孩子的幸福童年和有成就感的成年并不矛盾。不一定,童年时主动去培养孩子的某些天赋,就一定会毁掉孩子的天性,夺去他童年的幸福;也不一定没有去培养某些天赋,孩子的未来就不会成才。因为这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很难将孩子的童年跟未来发展扯上必然的关系。

人,书桌,讨论,教育,生活方式_477633505_Teacher and children looking at globe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决定这个问题的关键,我觉得首先是教育方式。生活中,很多优秀人物在小时候就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音乐家莫扎特4岁时就可以作曲并登台演出,当父母发现小莫扎特的音乐天赋时,就不失时机地把孩子带到各种场合演出,以便与更多的音乐家接触,还经常在家里举办音乐会,给孩子创造音乐氛围。当孩子在童年时表现出一些天赋和特长时,父母及时地给予了正确引导,让孩子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将来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分别是:语言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很多孩子会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天赋,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一敏感期进行教育,孩子的能力会顺势而为,得到长足发展。关键是教育方式要正确,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有些甚至还走向了反面。莫扎特的父亲没有把莫扎特送进音乐特长班里去学习,也没有盯着孩子去练琴,而是主动给小莫扎特营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浸泡、熏染于其中,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欲,以致让小莫扎特在玩玩具的时候都喜欢伴着音乐的节奏。

营造氛围、保护表现欲、培养习惯,这些都是教育方式正确、科学的表现,是孩子快乐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孩子快乐童年的保障。只要教育方式科学,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既能保护孩子的天性,又能让孩子的能力得到蓬勃发展。

但是现实中,大多数的父母没有做到科学地引导孩子。他们一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优势,就忙不迭地去开发,把孩子送进各种早教班、兴趣班、特长班,不顾孩子愿不愿意、老师跟孩子是否匹配等,结果使孩子的天赋烟消云散,或者对本来有兴趣的事情也不耐烦了。我看到很多小时候对音乐敏感的孩子,在被逼着学了几年钢琴后,发誓这辈子与音乐绝交;本来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在跟着老师学了几年画画后,想象力和创造欲丧失殆尽……在无数孩子因接受良好早教而成功的同时,我们也目睹了太多因早教不当而失败的案例。总结经验与教训,大多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这种不正确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注重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注重欲望、兴趣和想象力的保护;强调了早期教育越早越好,而忽视了与孩子的年龄段和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过分看重早教机构的作用,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亲子互动的力量;过分注重了知识能力教育,而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养成、理想的树立、价值观的传递和美的激发等。

当一个孩子在潜能开发的同时,缺少了美的感知、欲望的点燃、想象力的激发、价值观的传递,而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些知识灌输、技能训练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不长久的,也是不快乐的,它牺牲掉的不止是孩子快乐的童年,也许还有那生机勃勃的少年以及那本可以更丰盈的成年。

因此,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和有成就感的成年,也许我们不必那么纠结,我们该思考的恰恰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多少符合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用心观察过孩子的成长变化,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也许,只有我们开始认真思考这些并践行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才可以兼得,孩子也就可以自小到大都能稳稳地感受到幸福。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