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以“怕”治“怕”,把“害怕”吓跑

2014-10-30 10:02:3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大概每个人都有过害怕的经历和体验。有人怕毛毛虫,有人怕蛇;有人怕光,有人怕黑……据心理学家研究,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害怕的,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所说的那样。但随着年岁增长、涉事渐广,看到身边的人有害怕的反应和行为,孩子便受到暗示,跟着模仿,被“传染”上害怕,渐渐地成了一种习惯,真的害怕起来。

仔细想想,我们有什么好怕的呢?我们怕毛毛虫吗?我们怕黑吗?其实都不是。我们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侵害,看不清自己无法预测的、充满变数的未来……所有这些不确定引发的焦虑和惊恐,投射到某个实物上,便形成了“害怕”这一情绪。所以,“怕”究其根源是缘自想要掌控一切的欲望和内心的弱小,也就是说“害怕”来自于内心,而非外在的事物。

人们还常常把“怕”和“胆小”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家长常感叹现在的孩子胆子越来越小,尤其是男孩子缺少“男子汉”气概。这大概和我们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有着某种关系吧。面对这种现实的困境,我们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智慧地破解。

现在来看看这本《夜黑黑》吧,或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先看书的封面。蓝、黑的色调,营造出几分让人生畏的氛围,主人公方丹的那身红色衣服,倒让有些阴冷的画面有了几许生气。这是绘者的匠心——不是在渲染恐怖,而是要超越“害怕”,带领读者跨过那道难以逾越的内心沟坎。

打开绘本,故事着实有趣。个子不高、胆子也很小的方丹,一个人在森林里走着。他好害怕啊,听到了一声又一声让人畏惧的声音,也看到了一只又一只凶猛的野兽,情急之下他闯进了兔子的家,最后在兔子的帮助下,巧扮怪兽,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一场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就这般在游戏中完成,悬着的心也安顿了下来。

让我们再慢慢思索、回味这个故事。“呜”“嗷”“呼哧呼哧”,哪个声音更恐怖?大灰狼、大老虎、大鳄鱼、大怪兽,哪个更让人害怕?在惊险刺激的过程中,方丹明白了,我们也明白了,“怕”不只是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你看,大灰狼不怕吗?大老虎不怕吗?大鳄鱼不怕吗?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害怕”。对于“怕”,选择逃避、一味躲让不是办法,而应该想一想怎么克服它。兔子的妙点子——以“怕”治“怕”,把“害怕”吓跑,让人有些忍俊不禁。你看兔子骑在方丹的肩上,披上风衣,戴上怪兽的面具,只在肚皮处露出两只滴溜转的小眼睛,并发出狮子般的吼声(奇怪,孩子一点也不怕这只怪兽,反而觉得好酷)。绝妙的合作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其说这是模仿,不如说这是成长,内心的强大找回了自信,自然不怕野兽,不畏困难,顺顺利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这样的智慧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吗?

优秀的图画书是孩子的玩伴,也是指导孩子成长的良师。越来越重视心灵成长的中国人,需要这来自域外的指点与启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再好不过。亲爱的朋友,建议您捧起这本书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做游戏。你会发现,“呜、嗷”不断,“嗷、呜”不绝,兴奋、惊奇、快乐,让孩子的小脸蛋散发出生命的光彩,同时也让自信的种子埋进幼小的心田。自信会让身子挺得更直、内心更加强大,无论在怎样的情急之中都会生出无穷的智慧。自信会伴随孩子平安地长大。

“干杯,大怪兽!”其实我们更应该和自己干杯,你说对吗?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