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劳动习惯从小培养,游戏教育两不误

2014-10-17 10:27:5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在美国家庭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必须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比如清扫花园、修剪草坪、修缮房屋等。只有完成家务后,孩子们才能开始玩耍。父母分配给孩子不同的家务劳动,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别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得到的劳动任务也应当有所不同。

越小的宝宝,越是直觉行动思维,就越需要在动作、体验和探索中认识客观事物,尝试解决问题。所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应该以游戏为主。他们更多是需要在游戏中,在与丰富的生活材料的操作互动中丰富体验,获得认知、动作和情感的成长。而不是目标指向,为了完成某个要求的任务而去“劳动”。

家务劳动的意义所在

家务劳动是成人生活中的概念,参与家务劳动也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当孩子具备了足够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发展水平,积累足够的与家人共同生活、共同参与一些活动的经验和感受,体会到家务劳动带来的便利和快乐,他才能真正理解并参与到实质性的家务劳动中。

在我们认为家务劳动是事件本身,宝宝却赋予其儿童特有的游戏、想象、趣味和探索的意义。这样的游戏化探索,促进了宝宝对环境、空间和材料的感知与操控,找到做事的乐趣,获得成就感,享受到与大人一起合作做事情的家庭氛围和愉悦感。这些才是小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与家务劳动 step by step

结合生活情境安排劳动

对宝宝的期望和任务安排一定不能生硬,不能超出宝宝的认知范畴和经验范围,要结合宝宝当下的生活活动情境,自然而然地渗透。比如,宝宝正在看图画书,爸爸却非要宝宝去扔垃圾,宝宝会觉得莫名其妙,不愿接受。不妨在准备户外活动的时候,爸爸推着车,请求宝宝帮忙:“哎呀,咱们要到外面玩去了,爸爸推车,宝宝能帮爸爸韦一下垃圾袋吗?垃圾袋也想去垃圾箱里找其他垃圾伙伴去啦! ”自然而然,宝宝就会把这个任务完成。

温馨叮咛:家长切忌单向命令,要观察儿童当下的兴趣和关注点,顺势而为。

利用宝宝的想象和喜好

宝宝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结合自己的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一边玩一边做。擦桌子会把抹布想象成清洁车,擦地会把墩布想象成大刷子、大画笔。家长可利用宝宝的这个特点,“引诱”宝宝参与到活动中。比如他正迷恋“植物大战僵尸”,那你就对他说:“快来剥豌豆啦,好多豌豆射手啊! ”宝宝肯定马上就跑过来了。当然,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宝宝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慢、或者偏离目标“捣个乱”,甚至“闯个小祸”。

温馨叮咛:

1.家长切忌以意志控制宝宝的思维,更不要以成人标准进行评价,只要宝宝饶有兴趣地参与就很好。

2.以接纳的态度欣赏宝宝做事的风格和表现,甚至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3.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可能表现不大好,家长要控制好情绪,帮助宝宝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感受。

4.至于家务本身,家长可以在宝宝离开之后再进行“完善”和“加工”。

行为示范,让宝宝模仿探索

宝宝对事物的好奇心多来自对家长行为的观察。心理学分祈,当人类观察到一定的动作和事物,就会激发模仿行为的冲动和欲望,儿童尤其如此。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行为示范,带动宝宝的模仿。比如一边做,一边描述动作,通过语言强化动作和表述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促进宝宝动作、思维和语言的协调性。

除了模仿之外,我们也要鼓励宝宝敢于尝试探索新的做法,这是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比如宝宝在看妈妈踮着脚尖够比较高的地方时,他会模仿也踮着脚尖去够。在发现够不到时,他会搬一个小板凳来。这个过程中,宝宝动了脑筋,有了进步。

温馨叮咛:

1.宝宝在模仿探索中有些做法或许是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家长不要嘲笑宝宝,也不要吓唬斥责。

2.包容宝宝任何渴望尝试的想法,用宝宝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

3.好的做法,形成经验,能强化成就感,不当的做法,也不必急于否定鼓励宝宝多尝试,在尝试中自己体验得出结论,从而呵护宝宝旺盛的好奇心和兴趣。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