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早已远离电动化都市的名字,其实并未完全从民间消失过。这种代表着古代中国文明文化的小型戏剧,还继续在民间艺人们的口手间传承着。现在到圆明园,在游园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正宗的皮影戏,不光是有传统的戏码《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甚至还有时尚新编剧,以及改编了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有兴趣的爸妈们可以先看看我们下面的皮影戏介绍,然后不妨挑个时间,带宝宝去感受一下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吧。
关于皮影戏
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在中国,皮影戏亦是湖南长沙的代表艺术,流行于长沙、湘潭、浏阳、望城、宁乡、陆丰等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这种以表演故事而成的戏剧,是世界许多国家皆有的一种戏剧形式。土耳其的皮影戏被称为“Karagoz”,艺人在幕后操纵著皮影人物,再伴以音乐和歌唱方式演出,有“电影始祖”之美誉。
皮影戏在明朝万历(1573年-1619年)年间已十分盛行,到宋朝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与水平,而且相当盛行。南宋时,杭州更有“绘革社”的影戏组织出现。到了元代,军队更带同皮影班子随军远征,将皮影传到中亚的一些国家,13-15世纪,由西亚再传到欧洲各国。
皮影盛行于关中一带,传统剧目就有计数百本,唱腔则多达几十种。明末清初时,皮影艺术与道教结合,产生了环县道情皮影。清朝时皮影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大户人家,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安置精工影箱和私养影班为荣。清光绪以前,皮影戏的影人是用牛皮镂空制作的,花纹粗糙,也无色彩,后来经过艺人的努力,改用7层皮纸做的衬壳来制作,并雕刻出各种花纹,着上色彩,同时根据故事中的影人形象,配有人物脸谱。影人一般7寸左右。而在民间,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不过由于清朝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场聚众起事,曾出现过禁演影戏和拘捕皮影人之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民不聊生,皮影更是一蹶不振。不过在抗日战争中,福建漳州就以皮影戏来宣传抗日的斗争。解放后,残存的皮影戏班和艺人,在政府的扶持下,得以复苏。文革命时皮影艺术因破四旧而再次遭到打击,直至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才逐渐受到重视,不过,皮影戏虽然得以复苏和发展,但仍受电子影视和流行文化所冲击。中国的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的流变,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诸如山西皮影、陇东皮影、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独有的风格特色。
另外,中国以外地区的皮影戏亦各有发展,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而后来才发展皮影戏的欧美国家,则以娱乐性的戏剧艺术形式流存。
2003年,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之一。2005年,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成立,政府与民间合力参与文化保护。
其实,皮影戏演出的关键,在于操耍技巧和唱功。这些关键技巧都是经由师父传授,学徒长期苦练而成的。
另外,皮影戏还要配合音乐和灯光效果,才能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
Tips:
1.爸妈们带宝宝去之前,不妨先给宝宝讲讲皮影戏的基本知识,这样宝宝也不会在初次看皮影戏的过程中问许多问题以致不能专心观看。
2.去圆明园看皮影戏之前爸妈们可以先上专门网站搜索,选择在线购票可以提前拿到门票或到团购网站购买打折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