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小夜灯竟是儿童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2014-09-23 14:55:5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性早熟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小夜灯打扰宝宝生物钟?言过其实

说到晚上开灯,不管是亮是暗,人们都难免会担心光线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不过,对婴儿而言,开灯与否对于其生物钟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明显。

虽然科学家似乎并未曾刻意对“夜灯与婴儿生物节律”开展深入的研究,相关的论据并不充裕,不过,一项对医院新生儿病房内的人造光源进行的研究或许可以为紧张的父母提供一丝安慰:医生们发现,宝宝在出生之后,睡眠节律、体温节律等会很快地逐步形成,而且,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的体温、睡眠的生物节律就会越来越显著,新生儿病房里的人造光源对宝宝们的这些生物节律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

其实这一结果并不令人非常意外。不难想象,除了灯光之外,还有太多其他的因素可能影响到宝宝们的生物节律,比如最常见也是最要紧的哺乳;除此之外,医疗操作、医务人员走动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宝宝的睡眠、代谢造成影响。在这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夜间少量灯光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了。

当然,研究人员们也很严谨地指出,由于相应地研究所采用的衡量指标大多是体温、睡眠等方面,因此不能够就此论定人造光源对婴儿的生物节律毫无影响。

小夜灯影响褪黑素分泌?难下定论

光、节律与性成熟之间,最重要的激素就是褪黑素。这种激素非常神秘,我们对于其究竟有什么作用并不全然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于我们的节律、睡眠,甚至衰老以及肿瘤转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同时还发现褪黑素能够间接影响一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例如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保证促性腺激素不过早积累而启动发育。

褪黑素的分泌会被光照影响。它在夜间黑暗环境下分泌达到高峰,当受到光照时,它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在正常生物节律的情况下,常人夜间褪黑素的浓度要明显比白天高。但对于宝宝们而言,他们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褪黑素分泌的节律性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其白天、夜间浓度较为类似。之后,他们体内的褪黑素随昼夜更替会逐渐明显,到了一到三岁之间,这一变化又会尤其显著,白天的浓度要比晚上低很多。

除了日光,人造光源对于褪黑素的分泌也有影响。那么,夜灯所产生的光亮对孩子褪黑素的分泌是否会有影响呢?我们在这一方面所能够获得的数据并不多。尽管有研究发现,在新生儿病房里,如果给宝宝们在夜间戴上眼罩,两三个月后他们夜里褪黑素的分泌比不戴眼罩的宝宝们多——但这个差异仅仅停留在激素水平上,夜间是否戴眼罩对体重等生理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昼夜调控对于新生儿褪黑素的分泌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小夜灯破坏睡眠节律?顾此失彼

目前,我们对于夜灯的担心,大多集中于“其对于宝宝生物钟以及激素分泌的影响”。其实,比起这一点,妈妈们更应当重视的是孩子的睡眠规律与睡眠质量。如果睡眠被影响,那么孩子就会更多地在夜间暴露于强光下,从而对其生物钟和激素分泌造成影响。

前文已经说过,随着宝宝的生长,孩子们的睡眠规律会逐渐形成。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睡眠节律都会非常规律,很多家长大概有过类似的体验,孩子上一秒还活奔乱跳,但只要固定时间一到,立刻就黏着妈妈要睡觉,即便在全家在外做客或是旅行时也不例外。实际上,孩子的这种睡眠节律从学龄前至青春期发育前都很稳定,因此,如果孩子夜晚睡眠质量较差的话,家长们应当更加给予重视。当家长去照顾夜间哭闹醒来的孩子时,有时会打开大灯,这样高亮度的灯光乍然直射(哪怕只是几分钟)会激发起人体神经和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变化;与之相比,微弱的夜灯的作用似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因为大人的作息或是社交活动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这些细节(尤其是后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它们对于孩子睡眠的影响却非常明显。

通过目前所能够获得的研究数据,我们并不能直接将使用小夜灯和儿童发育提前直接联系起来。网络上的传言也仅仅是对于少数个例的推测,并没有相关检测检验结果的支持。此外,市场上的小夜灯种类繁多,灯光颜色、亮度、柔和度各有差异,因此笼统地去分析“小夜灯”对婴幼儿的睡眠以及发育的影响也有失妥当。

当然,如果家里确实需要一盏小夜灯来照顾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也可以尽量购买灯光柔和的,并且使用时避免直射孩子的眼睛。最重要的,与其过分担心小夜灯的使用对孩子的影响,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