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快点妈妈”
诞生了肖邦、居里夫人、哥白尼等名人的波兰,其文化气质丝毫不逊于欧洲其他国家。而它的另一个特质则是“慢”。
初到波兰我竟然无法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吃饭为例,波兰人的“早餐”分两次吃。第一次早餐是在早上八九点,等待他们的还有中午12点前的上午饭;下午四五点钟吃下午饭,至于晚饭,起码得到晚上8点以后。
当然,母亲带孩子出门也是再悠闲不过的事。我观察到,波兰的妈妈带孩子出门,多是去公园或是风景较好的空旷地,选择的交通方式也是速度较慢的公交,因为她们觉得平时照看孩子很累,出门一趟就必须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放松身心。而且当妈妈放松了,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也在平淡中透露出和谐、温存。
环境美,人更美
我在波兰几乎没有遇过因为孩子哭闹而被旁人指责的情况。反倒是当我面对哭闹的孩子手足无措时,好几次都是陌生人出手救了我。
一次,我和儿子坐出租车,他很想睡所以一直哭,我很怕孩子的哭闹会惹到司机。没想到司机似乎看出我的担忧,立马从车内储物箱中拿出一个布偶,对我说:“给孩子玩这个!”孩子手上有了布偶,不但瞬间停止了哭闹,还一直开心地玩到下车。
还有一次,我带孩子进入一家咖啡馆,当时座位早已坐满,没有位置坐又腿酸的孩子露出焦急的情绪,进而哭闹不止。我正准备带他离开,旁边的一位女孩拉住我:“您带着孩子坐我的位置吧。”随后,她主动牵着我儿子的手走到她的位置坐下。
给孩子“友善的空间”
在波兰,所有人都把孩子当作未来可以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勇敢者,学校也无一例外地向家长们传递“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力量,儿童即是未来新生希望”的观念。
波兰在法律上对儿童的保护也是最严厉的。一次,邻居赛琳娜家的5岁孩子在外玩耍,被附近的一只大狗咬伤手臂。警方不但专门出动警力查出狗主人,还判处对方一个月监禁、支付全额医药费。
我对波兰的了解并不多,但陌生人如何对待他人的孩子,最大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关于“爱”的教育程度。在波兰,每次当我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时,总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我不是一个人在带孩子,你瞧,全国人民都在帮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