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是个特别关心集体活动,但从不真正参与的人。班上竞选班干部,他会提前好几天准备演讲稿,对着镜子练习;教师节或哪个同学过生日,他都会亲手制作卡片或买小礼物。但也就是准备而已,他绝不会上台竞选,礼物也从没送出去过。这种行为,家长要怎么办?
怎么办?这需要孩子来告诉你。你描述了这么多,都是孩子的行为层面,可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内心层面,你却毫不知晓。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行为只是他们的“另类语言”,不要停留在行为层面,抓住孩子的行为不放,而是要从行为去了解背后的想法。怎么了解?对于有表达能力的孩子而言,当然是和他进行轻松愉悦的谈话,然后去倾听。
其实孩子的内心还是有力量的,因为他愿意去认真参与和准备,虽然这些都是“幕后”。那么他不去做,一般情况下有这样的可能:一是担心和害怕结果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好,怕会让相关的人不满意,所以宁可用不做去维持虚假的“优秀的自己”;二是他本身就是个很自我的孩子,仅享受这样的过程。当然第二种的可能性很低。但对于孩子的这类行为,家长都要表达尊重和好奇。可以尝试和他聊聊,如果卡片送出去了会怎样?如果上台演讲了会怎样?去了解下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若没什么太异常的,也可以借助老师,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来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