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教育孩子要慢工出细活

2014-09-03 15:46:2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育儿 早教知识 早教方法

最近读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的《慢教育》,喜欢至极。书中的每一个实例,每一篇文章,既有理论色彩,又有人文风采,朴实平和的内容都在向我传递着看似平常实则深邃的教育哲理,给我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和无形的厚重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此书诠释的理念。书中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张文质先生的这段话犹如一面通透明亮的镜子,让我无比真实而又清醒地观照自己的内心。怎样令自己功利化的教育“慢”下来,真切地感受传授知识的乐趣与圣洁?怎样令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记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富有诗意的话,而这样的摇动、推动、唤醒何尝不是一个耐心而又极富诗意的过程呢?

我想起班上的林海。林海在所有任课老师眼中是个“问题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也许是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缘故吧,他性格内向,对人对事非常冷漠,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偷偷地撕坏同桌的课外书,无缘无故地藏起别人的作业本和文具,把墨水滴到女孩子的新衬衣上……种种“恶作剧”令我深恶痛绝,每次把他叫到办公室不是厉声喝斥就是长篇大论地说教,现在想来甚是愧疚,我何曾慢下脚步来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呢?

放下书本,我决定重新梳理林海犯下的“案件”。通过几天的摸底调查,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曾被忽略了的真相。林海撕坏同桌的本子,是因为同桌总在背地里叫他“小孤儿”;把墨水滴在女孩子的衬衣上,是因为女孩子把他妈妈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小熊钢笔弄坏了;把同学的本子藏起来,是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查到这些,我惊呆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只关注到学生的成绩、班级的评优,以为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处理好日常的班级事务就已尽到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孰不知,我在不经意间,已经忽略了孩子心灵守护。我要和林海作一次近距离的谈心。

那天,阳光出奇得好,从一大窗格里直泻进来,温暖得如春天。我搬了张凳子让林海坐,我坐在他的旁边,没有坐到他对面,我想对面坐会在无形之中给他施加压力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泛着琥珀色的光。他的眉毛又浓又密,第一次觉得林海的眼睛那么清澈,如一汪泉水。我们的交谈由谨小慎微的试探到推心置腹的引导直至无拘无束的交流。我了解到他的妈妈自从出国务工后就跟人跑了,爸爸在工地打工不慎摔坏了肾,至今无法正常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仅靠年迈的爷爷外出打工支撑着。别的孩子一到周末可以让父母带着上游乐场玩,而他只能在家里幻想着妈妈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身边……“昨晚,我第一百回梦见妈妈回来了。”说完这句话,林海深深埋下了头。我的心被生生刺痛了,半晌,我紧紧拽住他的手:“孩子,从现在起,老师要和你同行。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林海抬起头来,阳光正好落在他的脸上。

随后的日子里,我让他做组长收发作业本,表扬他的工作能力;让他做值日班长,周五管理整个教室;上课时多提问他,表扬他积极动脑;每天放学,在路队上与他悄悄说一句:今天,你又进步了!在一次次耐心的等待中,我欣喜地发现,林海上课时能自信地举手了,做值日班长时能有模有样地管理班级了,遇到班级问题时肯主动来询问我了。有一天,他的同桌偷偷告诉我:“老师,林海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林海的转变让我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只有在耐心与坚持中,才能有真正的沉淀和积累。让孩子慢慢走吧,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用心守候。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