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被认定“基础差”
儿子中午回家,说:“妈妈,音乐老师要我们买个作业本,抄黑板上的歌。”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就要抄歌?想当年,我们可是连aoe都不会,完全是懵懂无知上学堂。
中午,我特意将儿子送到教室。黑板上果然有几排字:“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一张开……”我非常吃惊,这么长的一段话,孩子能写吗?正在这时,班主任来了,我向她投诉:“上学第一天,怎么能要求孩子抄这么复杂的字?”她淡淡地说:“现在的孩子都很不错,基本上达到了能读会写的水平。”
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还真是的,大多数孩子能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看一眼黑板,然后在本上画几笔,儿子就属于后者,“竖”字和“瓣”都“画”成了三个字。很明显,儿子落后了!
我向班主任抗议:“幼儿园很少要求写字,写字应该是小学的功课!”她从容不迫:“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很重视这些知识,只有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基础比较差。”基础差?然后,她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说:“有的家长有超前意识,在暑期给孩子报了读写班,你们没报吗?”这明显是在指责!凭什么?我心里的火苗不断往上蹿,压抑住自己,赶快离开。
的确,当初选择实验幼儿园,我就是看中它“让孩子轻松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儿子在那个环境里很快乐,也经常能得到“勇敢、乐观、坚强、有主见、想象力丰富”的褒奖,我也作为优秀家长,多次参加学校的亲子教育活动,和老师们一起交流开放式、自由式教育的心得。对于有的幼儿园和家长逼迫孩子认字写字,我非常反对,认为那是拔苗助长,有害无益。没想到,我的主张却在小学开学第一天就受到打击。我的孩子还没起步,就被冠以“基础差”的标签,我不禁对学校的应试教育充满了怨愤。
我像一个愤青
接下来,被认定为“基础差“的儿子接二连三遭遇打击:因为抄作业太慢,经常受到老师点名批评,儿子说,“家长检查签字”太难“画”了;竞选班干部,儿子信心满怀举手自荐,老师说,班干部首先要成绩好,这样才能给大家做榜样;班上每天要留下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做清洁员,儿子眼巴巴地等待老师点自己的名,却一次次失望;发展第一批少先队员,儿子说,我肯定能行,但最后却落选。我去问老师,老师说,他很多字都不会读,表现不够出色。因为很多字不会写,儿子的作业老是出错,因此经常被罚抄课文,每晚的作业都写到小手发软。
我对应试教育的痛恨越来越深。我像一个愤青,逢人便痛陈一年级教育的不靠谱,老师的急功近利;我在博客上强烈声讨教育体制的弊端,甚至还给校长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信,表达对孩子成长的忧虑;我对儿子说:“儿子,长大了当教育部长,扭转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
一天,儿子嘟囔着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一个特立独行的念头:我在家里教他!我立即到网上搜寻自学的小学教材,结果发现,除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主动让儿子辍学这个特例外,好像还真无可借鉴的素材。怎么办?
儿子的一句话惊醒了我:“妈妈,我能不能重回幼儿园?”“不!”我马上叫道。拒绝成长,那怎么可能?可是,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突然发现,我的怨声载道其实就是在逃避现实,是在推卸责任。连我都不愿去面对,何况小小年纪的儿子?
这段时间,我这个妈妈从幼儿园的优秀家长一下跌落成为小学老师眼中不负责任的家长,心里自然有很多失落,我的愤世嫉俗不过是在为自己正名,证明自己并非落后家长,我考虑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想想,当儿子说出“妈妈,我不想上学了”这句话时,那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灵重创后做出的决定?而我,这个自诩“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的妈妈在干什么?我根本没顾上孩子的感受,我失职了!
既然我们一下子无法改变现实,那我就应该陪着儿子一起面对,一起越过那些困难。
陪孩子一起走过
我和儿子好好谈了一次,我告诉他:“学校对一年级的要求比较高,你掉了一节链子,这不是你的错,是小学和幼儿园没有衔接好,妈妈和你一起努力,尽快补上这一课,好吗?”
我开始每天关注他的作业。对于他不会认的字,我耐心地教他读;对于那些晦涩的题目,我慢慢给他讲解,告诉他别急,等你认识这些字了,你就会理解题意。对于不会写的字,我从“先横后折、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基本规则教起。对于有些实在很复杂的字或句子,我干脆替他写了,因为这实在超出了刚入学孩子的水平。当然,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秘密,我希望让孩子慢慢跟上趟,而不是一下子背负太重的压力。
那段时间,我花了很多精力陪他做作业。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儿子的读写能力基本就赶上来了,学习不需要我再怎么操心了,我只是关注他每天的情绪状态,看他是否快乐。
儿子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经常有同事朋友向我讨教经验,对于我所主张的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他们很不解。我说,不干预并不等于不关注,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一定要陪着他,让他别紧张,别害怕,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外在原因造成的挫折,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慰,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同时,努力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的确,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既不能变本加厉地做帮凶,也不能不管不问,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陪着孩子走过,给他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