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这样做,让孩子和你掏心窝子说话

2015-09-18 14:49:5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时常听到有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对孩子的思想不了解,所以无法真正地去面对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与父母交流呢?

这样做,让孩子和你掏心窝子说话

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首先要立足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很多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把说教当成沟通,要求孩子绝对地听话、服从。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期待,就会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试想,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和缺乏民主自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既缺少表达真实自我的空间和机会,也缺少表达内心世界的动力和能力,又怎么会愿意和父母沟通?沟通不是说教。沟通是双向的,关注反馈,说教是单向的,自说自话;沟通秉持同理心,立足换位思考,而说教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沟通是从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出发思考问题,而说教是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出发;沟通是让孩子理解,目的是解决问题,说教的目的是要证明孩子是错的,要求孩子听从。

这几年,媒体曝光了几起幼儿园老师虐童案,中小学老师性侵案,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受到伤害却不告诉父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够好,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一个在家被父母“欺负”惯了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外不受欺负?相反,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和爱是无条件时,就不会担心自己说出的话父母不喜欢,或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从而可以坦诚与父母交流。

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还要掌握基本的沟通原则和技巧。让我们通过几个常见的家庭场景,看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孩子从学校回来说:“妈妈,今天球赛我进了一个球!”你说:“看你一身汗,快去洗洗!”孩子说:“爸爸,我想玩会儿电脑。”你说:“学校今天教什么了?”孩子说:“妈妈,我成绩拿了优秀。”你说:“其他人呢?”显然,父母并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倾听、互动和交流,是典型的“沟而不通”。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父母的唠叨、说教,慢慢就会陷入烦躁、焦虑,甚至出现逆反和抵触,失去了和父母交流的意愿和动力,关闭沟通的大门。

再者,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情绪不佳时,总是急着逼问孩子“为什么”“怎么了”,然而,受制于自身认知和表达能力,孩子很难清晰描述出自己“怎么了”。逼问本身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否定和不信任,认为自己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这会给孩子更大压力,让孩子既说不清,也不愿意说。

关注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承认孩子的愿望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当孩子有表达意愿时,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和积极的倾听。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肯定孩子的逻辑:“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哦,你是这样想的!”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感受的人,而不是否定他的情绪或逼着他做出解释的人沟通。例如,当孩子因为心爱的金鱼死了而哭泣不止时,你说:“不就是条金鱼吗?爸爸再给你买10条。”孩子会哭得更厉害,因为爸爸不理解他的感受。如果爸爸这时候能告诉孩子:“我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失去一个好朋友是很难过。”孩子是不是会更好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感觉?唯有先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理则不达。

除了掌握必要的沟通原则和技巧外,恰当的沟通步骤也会提升沟通的效果。我个人遵循的沟通步骤:1.积极地关注和倾听。蹲下身子,给孩子积极的关注和倾听,这本身就会创造出一个安全、尊重和信赖的环境,让孩子能释放情绪,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和需求。2.接纳。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方式,逐步教会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3.换位思考,或者说同理心。努力跨过我们和孩子间的年龄跨度,以他们的视角来看世界,感受他们的内心。4.描述。不要急着给建议,先界定问题,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5.启示。在必要时,给出你的不同建议,让孩子自己或者和孩子一起预估各种解决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去做选择。

不要一味抱怨孩子不愿意与我们沟通。孩子是一面镜子,只是以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在对待我们和这个世界而已。期待孩子有什么改变,先让我们自己改变。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