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家长永远不是孩子的老师

2015-09-16 16:40:3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特别火,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这个书名不合适,因为家长和老师各自的功能不一样,根本没法放在一起比较。对于幼儿来说,家长的功能,侧重亲子之间的互动与陪伴,比较随意;老师的功能,侧重示范和训练,比较系统,目的性更强。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家长永远不是孩子的老师。即使家长的职业是老师,下班回家后,她也只能做家长。

家长永远不是孩子的老师

但是我发现,有些家长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老师,甚至是“训导员”。她们没事就拿着卡片教孩子,几个妈妈凑在一起炫耀:“我的孩子才3岁,已经能认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妈妈经常问孩子:“老师都教你什么啦?”当知道老师只是带孩子玩时,就会显得很焦虑,觉得老师不负责任,为什么不教孩子有用的东西呢。可是,即使孩子把三字经倒背如流,又有什么用呢?最厉害的,也不过上电视做个才艺表演而已。

其实,幼儿园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有局限的小型社会,在受保护的条件下,让孩子短暂离开父母的视线,在群体生活中体验规则约束的作用,渐渐放弃自我中心,学会和人相处。好的幼儿园会配合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目标性的课程和体验活动,提供给孩子深广学习和能力培养。所以,上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我看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得到的能力只有3个: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具备这3种能力,孩子才能够与小学的学习衔接好。这也是孩子在6岁之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3种能力都很重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重点讲一下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要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孩子体验之后有感受,他才会真的学到东西。 有一次,我去一所幼儿园做讲座,特意问园长:“你们有没有一小片园地种东西?”园长说有,然后带我去看。很小的一块地,种了柿子、茄子、辣椒等不同种类的蔬菜。我觉得这样的幼儿园就很好。孩子亲眼看见柿子怎么慢慢长出来,结出果实,会觉得生命的过程特别神奇,柿子在他脑海里是活生生的。有的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拥有体验,带着孩子做各种活动,因为孩子每完成一个活动,就是拥有一种体验。有些家长不理解,会认为这个过程是浪费时间。

那么,家长要怎么帮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玩。带孩子到大自然观察事物,和他玩各种游戏、陪他画画、做手工、阅读绘本等等。“玩”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进来。举个例子,家长可以陪孩子玩动物卡片的游戏。妈妈收集带有动物图案的杂志、绘本、明信片、照片等,然后问孩子:“这是老虎吗?”孩子如果答得对,就肯定一下。妈妈把带有老虎的图片剪下来,孩子帮忙涂胶水、贴图片。妈妈在图片旁边写上“老虎”两个字。孩子不会写,但是他因为有参与感,会觉得写字很好玩,甚至让妈妈抓着他的手一起写。老虎的名称、有几个脚、尾巴长还是短,家长没有教,但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全都学会了。

在学习能力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叫做规则意识,这是通过幼儿园训练获得的。有些家长找到幼儿园老师说:“我的孩子不想睡午觉,为什么非得逼他呢?”幼儿园为什么要设置睡午觉这个内容呢?其实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所以,破坏幼儿园的规则训练,其实就是阻碍孩子的成长。要知道,孩子是必须要融入社会的。幼儿园的规则,是通过长期实践而建立的。培养规则意识,孩子的人际互动才能很好地进行。所以,对于不愿睡午觉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他:“宝宝,你可以在床上安静地躺一会儿。”而不是去抱怨幼儿园的规定太死板。

家长必须做的4件事

1.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而宽松的成长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这是原则;

2. 引导孩子去做该做、能做、可做、可学的事:少谈空理论,别总是对孩子指手画脚地教训,这是策略;

3. 疼爱孩子,就要为他的成长设想,让孩子尝试做事:让孩子动手动脑,别总是替他做,或不让他做,这是智慧;

4. 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别总是关注成果:避免无原则的表扬夸耀或批评打击,这是心智建设。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