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身为家长,为什么我现在不看育儿书了?

2015-09-14 13:12:3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

初为人父的时候也看了不少书,老实说,看归看,一到实践就不管用了。然后自己觉得很失败。这样持续了3,4年,最近2年慢慢意识到,迷信各种育儿经验其实很害人的。自己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本还在自身修养上。不过这是题外话,现在把我能想明白的拿出来献一下丑。

身为家长,为什么我现在不看育儿书了?

虽然我们讲理性,论事不看动机看道理。但是我觉得既然这里并非辩论,有必要谈谈育儿书籍流行的动机。作为一个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样,它具有这样的特点,我这里拿减肥药市场做比较:

1、减肥是个难题而且并无确定普适的答案。

2、减肥产品有广大的受众,受众有强烈的达成目标的欲望。

3、此领域有专业性。

4、减肥产品必须迎合受众心理需求。

那么减肥的人,希望什么呢?

很显然,他们希望有一种办法,不花力气,不花时间,易操作而且效果明显。最好是喝点茶,吃点药,或者躺在器械上不动就减肥了。如果你观察,所有的减肥产品都迎合此条。

1,2,3,育儿市场都符合。至于4,父母们的心理需要是什么?

需要1,我没有时间去思考,最好教我如何简单易操作,一看就会的办法。

需要2,父母都心疼孩子,别说打骂,就是责备和惩罚后,父母心里都不好受,有没有什么办法大家都快乐呢?

需要3,如何才能让孩子未来成功的机会更大 / 孩子需要培养什么品质才能成功?

拿这些去对照你正在看的育儿书。看看中了几条?

我不是说育儿书和减肥产品一样的属于忽悠,但是,折扣是要狠狠的打一下的。毕竟这是市场经济的结果,所以难免良莠不齐。

这是我现在少看育儿书的原因之1。

原因之2,如果你认真思考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你一定会有一个你所信仰的人生目标。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认同社会上普遍认同的幸福和成功的观念。我也不认为一个人的快乐是来源于自身习惯性的东西,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我甚至认为,人们对家庭教育方法的作用有严重高估。

所以,很多书看到前言,要培养一个什么什么样的小孩 ... 我就不想看了。

原因之3,我觉得遗传和基因因素往往大于教育。参考双胞胎不同养父母的实验。

当看到一个"成功"的教育典范,人们往往会从父母的教育方法上去找原因,因为从心理上说,这是唯一自己可以借鉴的,所以愿意相信这一切是教育方法导致。但是不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能做到优秀,其实来自于和孩子一脉相承的基因因素。这些基因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处理矛盾的自然习惯,一对"优秀的父母"能做到好的教育,并非是他们认识到了"好的教育"而是"好的教育"来源于他们自身的习惯与性格。而习惯与性格,大部分时候是取决于基因。

所以,借鉴别人的办法,到实践时必定是差错百出。一来,你不是别人,你的不经意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方法彻底失效,二来你的孩子也不是别人的孩子,同样的教育方法,反应可能完全相反。这样看来,凡是举例的,基本都没有太大参考性。

我能看到的,最有效的是改变自己的认知境界,一旦自己的境界上去了,看问题就不一样了,自己的性格,脾气就会自然变好,育儿很多问题也就慢慢迎刃而解了。而改变自己的境界,与其看育儿书,不如多看其他的人文书目,或者自己勤于思考。我现在的状态是,看到了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中。

最后,顺便介绍一下前面提到的双胞胎试验,这是美国大学在1930年代做的大规模心理学试验。

当时,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人民大量失业,很多人生活困难。当时避孕手段落后,穷人家生多了孩子养不起,只好送人。特别是有的穷人家庭,本来就有好几个孩子了,一下子又生了双胞胎出来,家庭没有喜悦,却犯愁如何养活他们。只好把其中一个,或把两个都送给福利机构收养。

美国大学和福利机构进行了合作,故意把同卵双胞胎送给差别很大的家庭收养。比如国家、语言、宗教、养父母性格、教育程度、财富数量、职业等等差别。目的是看同卵双胞胎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过程中和成人后性格是否仍然相同。从而弄清楚决定人性格的是后天环境还是先天基因。

试验结果证明,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仍然有很相似的性格和经历。证明决定人性格的50%的因素是先天遗传基因。

如果考虑到,父母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是父母自身基因表达的延续。(扣除养父母基因差异,考虑入家族基因对整个家庭环境的影响)。那么,对于生父母家庭,基因应该决定更高比例。

此外也有人研究了那些有显著性格差异的样本,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自身认知的改变。而这一切是在成年后,受到教育(读书)后,自发的。

所以我才认为教育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父母自身的认知水品(文化素质)和能为孩子提供的任何教育机会(好的启蒙教育和学校环境)更重要。而其本质,不是要让孩子有什么性格,人格或者是情商,智商的培养,而是赋予孩子用理性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让他自己意识到并有能力让自己逐步完善起来。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