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色”父母来说,他们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如果遇到“蓝色”或者“绿色”的孩子也就罢了,可偏偏“红色”孩子,却是最热爱自由浪漫的那一群……
有一个女孩,不仅成绩优秀、外表靓丽,还爱好广泛、性格温和,这样的女孩不仅男生喜欢,女生也羡慕。但她却跟我说,那只是表象,她内心有数不清的烦恼。细问之下,才知道和她的父母有关。
她已经老大不小、谈了恋爱,却不敢跟父母讲。她说,自己也曾试着开口,但每次要张嘴时,就会有种莫名的情绪,硬生生把要说的话给顶了回去。她讲了几件事:
第一桩。上小学的一天晚上,她和母亲躺在床上,母亲突然问她,是否喜欢隔壁楼里的一个小男孩,她开始摇头,可被再三追问之后,她竟害羞地承认了。谁知,她刚说完,母亲突然板起脸说:“你怎么这么贱,小小年级就喜欢男生,那么不要脸!”母亲的话,让她不知所措。
第二桩。上五年级时,电视上正热播《笑傲江湖》,有一天,她不小心在母亲面前说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句台词,母亲突然拉住她问:“你知道自宫是什么意思吗?”她想起第一桩事时,自己说出真话后的结果,便摇了摇头,假装不知。可母亲似乎并不甘心,又几次追问,终于,她羞涩地回答:“好像就是把男生的小鸡鸡给割了吧。”母亲听完,脸色又一次大变,狠狠地说:“你知道要脸吗?这种事情说出去还不被人笑话死!”她低下头,沉默了。
第三桩。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本爱情小说非常火,她好不容易借到这本书,感到非常高兴。可有一天在房间里看的时候却被母亲发现了,母亲大声斥责她:“这种小说你也看!哪来的,给我还哪儿去!”那天,她是流着眼泪把书还给隔壁女孩的。
通过这几件事,她对母亲已经失去了信任。但凡有关男女之事,她不再随意跟母亲吐露;甚至看到电视上有男女亲热的镜头,她都会找个借口赶紧离开。不仅如此,她每天进家之前,还要在门口深呼吸,将笑容掩藏起来,一脸严肃地进门,这样的表情和状态要维持到第二天她离开家的时候。
女孩所讲的故事并不陌生,也许很多人都和她有同感,他们愤愤于父母的不理解和严厉,认为自己后天的性格缺陷有一大半是父母造成的,他们外向活泼的性格被父母压抑成了内向抑郁。我们一深究便可以发现,这类案例里,孩子大多是红色,而父母基本具有黄色性格(或主色为黄,或第二色有黄)。
我们知道,在性格色彩里,“红色”天性追求快乐、喜欢自由、讨厌压抑,他们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要么是因为对这件事本身充满了热爱,要么是来自获得成功之后他人的认可和鼓励,这鼓励便成为激励他们向下一站奔跑的能量源泉。如果碰上“红色”父母,需要的认可和鼓励通常可以实现,但如果碰上“黄色”父母,那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黄色”父母来说,他们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如果遇到“蓝色”或者“绿色”的孩子也就罢了,可偏偏“红色”孩子,却是最热爱自由浪漫的那一群。红色孩子会被“黄色”父母的严厉所打压,至于他们所需要的鼓励和认可,却在“黄色”父母的眼里不值一提。他们会觉得:只有不断地提高自我,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成功者;对孩子严厉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就如前面那个女孩,母亲所说的那些伤人的话,虽然是为了保护孩子,以免她小小年纪就上当吃亏,却极大地伤害了女孩的心。
如何调和这一对“黄母红孩”的矛盾呢?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依然是不二良方。如果“黄色”母亲在女儿小的时候就知道,让“红色”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并非严格要求,而是要用鼓励认可来激发她的主动性,那么她也许会换一种方法来教育子女;如果“红色”的女儿能早一点儿理解母亲的严格里其实包含着对她的爱和保护的话,那么她也许不至于厌倦到无法释怀。矛盾积累得越深,就越需要时间和决心。可谓痛苦越大,解决痛苦的代价就越大。
可惜,并非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性格色彩,知道他人内心的规则和自己有多大的不同。当我们能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许就会更加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常理,“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