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别让孩子成为“大懒虫”

2015-08-14 14:13:1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生活自理本该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学前阶段又是幼儿能力和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些小细节,却无意中充当起“罪魁祸首”,不小心把宝宝培养成了“大懒虫”。

别让孩子成为“大懒虫”

最近一位做儿童教育的朋友找我调研,问我最重视孩子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我的回答是:生活能自理就可以了。这个回答让她有点失望,继续追问:“那除了生活自理之外,你还重视孩子的哪些能力培养呢?”我知道她的言下之意是希望我说的是语言、思维或艺术等“高大上”的能力或素质培养。不过,我还是坚持回应道:“难道生活自理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吗?”

我能理解朋友询问后的失望,但是当看到自己孩子动手能力提高带来的各种变化,深感生活自理比智力开发重要得多。吃饭、穿衣、如厕、洗漱、收拾玩具……这些生活琐事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当孩子做这些都得心应手之时,我们全家人惊喜地发现,我们不必担心孩子如厕弄脏裤子、不必担心不会吃饭饿坏肚子、不必担心拿着剪刀弄伤手指、不必追着老师询问这个那个……这样一来,孩子不但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给老师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对于我来说,孩子的自理能力提升比任何素质特长都让我惊喜,而这一份惊喜却是稍有不慎就会被大人扼杀。扼杀它的原因其实细细想来,根源其实都在大人的身上。

错误:相互攀比疼爱宝贝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老老少少围着孩子团团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孩子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稍微有一两个提出异议的,其他人就会来和稀泥,以至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被大人们愉快地抢着瓜分了。这样时间一长,孩子不想做啥都有靠山撑着,自然而然很容易养成懒惰的心理。

疼爱孩子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念不统一,即使是在生活自理这样的小事身上,孩子也很难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何况以后的自强自立呢?

因此身为主要监护人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生活自理方面一定要沟通好,不但自己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还需要做好双方两边老人的思想工作,不要让隔代亲影响孩子教育的同时,还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错误:认为自理是帮倒忙

当孩子逐渐表现出对身边事物好奇和感兴趣,并充满积极性的时候,喜欢和家人抢着做事情,抢着吃饭、穿衣,洗脸、拖地……由于孩子还小,大部分情况会因为做不好而告终,严重的甚至闯祸。这种“倒忙”对于忙着上班的职场父母或忙家务的老人来说,真是痛苦的煎熬,于是大人宁可代劳,帮孩子做好,为的就是能节省自己的时间。

孩子的学习自理是一个慢功出细活的过程,再加上孩子本身没什么时间概念,往往是边做边玩,甚至推倒家人已经做好的劳动成果,一定要自己动手重来。这种拧巴的脾气更加会让家人失去耐心,气急败坏,感觉孩子的自理问题还没教育好,又增加了新的教育问题。

其实家长在陪孩子不断练习这些重复、单调练习的时候,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挫败感,思考做事的技巧,还可以增加自己陪伴孩子的耐心,享受陪伴过程中的乐趣。而一旦抱着“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的心理,其实会错过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

错误:关照老师寻求保护

由于对孩子自理能力没有足够的认识,孩子入学后,家长在本该培养孩子自理的时候,不是好好配合老师工作,而是把这个责任丢给老师。孩子如厕洗手弄湿衣服会怪罪老师,孩子不好好吃饭也会怪罪老师,觉得是老师对小朋友没有耐心、没有爱心,却没有想过让孩子尝试自理,本身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她们非常明确地知道,提倡孩子的自理并不是没原则地越早越好,在孩子有能力学习做某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划入他的责任范围,教会孩子如何操作是她们必须遵循的职业素养。更何况现在的幼儿园在班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老师怕麻烦,情愿接受个别家长要求的代劳,看起来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毕竟学会自理才能让孩子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加责任感和意志力,有效地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

错误:担心自理带来危险

如果说自理能力只是限于吃饭、穿衣、洗漱的话,那么对大部分家长来说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像使用剪刀之类的一些活动则肯定会受到阻拦,家长会觉得孩子太小,用这些锋利的东西太不安全了。

其实,对孩子来说,使用剪刀或刀子属于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过程,能锻炼孩子的视觉和手部动作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手指及手腕的操作能力。抓握技能、两手协调、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的发展往往比大肌肉动作更难控制,也更难发展。

孩子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危险,就不让孩子去尝试,那么何谈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如果孩子没有在冒险中学会不断尝试,怎么会胆大心细?怎么会有坚强的意志?

错误:担心孩子学习压力

我们总是觉得生活自理和学习知识是两回事,往往更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增长,而忽视了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我们宁可舍得花钱、花时间在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上游离,也不愿意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自我服务上,自认为可以节省时间让孩子快速获取了知识,却又浪费了孩子在生活中去反复感知知识、实践练习的机会。

事实上即使是简单的穿鞋子、穿套衫、扣扣子,也是学习对称、前后、顺序等数学概念的最好素材。这种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数学之美,远比单纯地给孩子灌输概念、印象来得更深刻。生活处处有学问,除了数学,其他潜能的开发也是如此。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基本生活技能时,他们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在不断练习中得到了提升。

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勤劳勇敢、心灵手巧的孩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只要父母愿意从细节做起,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肯定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