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遇两难处境,孩子最常见的反应大致有以下4种:
1.左右为难,心生烦恼,直至彻底崩溃,以哭闹、撒泼等方式恣意发泄。
2.逃避冲突,让爸爸妈妈或者其他成人代为决策。
3.不在意这种困扰,突发奇想,从两难之地跳出来,寻找突破口,采取出乎意料的方式应对。
4.环顾左右而言他,就当一切没有发生,逃而避之……
无论孩子如何反应,总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从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那里,他们潜移默化习得了某种模式,或者被逼着去选取某种模式做出回应,亦或受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有意无意的启发,以更开放的心胸接受考验,做出非对立的富有创意的选择。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小姑娘阳阳跟爸爸妈妈回了一趟老家,将爷爷奶奶接到北京一同居住。第一天晚上,爷爷奶奶就扔给阳阳一个难题:“今天晚上你是跟奶奶睡还是跟爷爷睡呢?”阳阳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高情商的小姑娘很清楚,爷爷奶奶都很爱他,选择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讨巧,总有一方会有失落感;她也没有采取折中的方式——以跟爷爷奶奶一起睡来搅混水,相反,她把球踢了回去:“我们来投票吧!谁的票多,我就跟谁睡。”
于是,投票开始了。妈妈和奶奶都投了奶奶,奶奶得两票;爷爷投了自己1票,得1票。阳阳看奶奶有了两票,便主动投了爷爷一票。奶奶假装不高兴:“你是不想跟奶奶睡吗?”阳阳答:“不是呀!因为爷爷只有1票,他一定很伤心,所以我就投了爷爷。”这个回答合乎情理,谁也挑不出毛病。但是问题来了,爷爷奶奶各得2票,胜负未决,怎么办呢?阳阳有办法,当即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让爸爸也参与进来,爸爸的1票便成了决定性的1票,将难题解决了。
人生难免跌入两难处境,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
孩子的两难,许是成人故意为之,许是其他原因所致。进入两难处境,如何选择,是孩子必须面对的问题,而面对的过程,恰恰是孩子智慧显现的机会。前提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点点滴滴用心,去启发孩子的智慧。用心的重点不在教孩子如何讨巧,而在鼓励他们自主地表达,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一旦孩子思考的热情被激发,他们内在的智慧自然显现,遭遇类似问题时,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决定。否则,他们自主的热情被压制,便只剩下被动的等待与依赖了。
阳阳爸爸妈妈都很尊重她,但凡她有什么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多不现实,他们都会给她实践的机会。若实践过后失败了,或者遭遇什么负面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会引导她正面思考,看到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因此,阳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变得乐天、自在、思维活跃、心胸开阔、富有创意。比如,当大她4岁的堂哥不跟她玩耍,甚至指责她时,她会正面解读堂哥的行为:“哥哥现在情绪不太好,等他情绪好了,他就会愿意跟我一起玩了。我先自己玩一会儿吧!”孩子们之间没有永恒的“仇”,何况,兄弟姐妹之间那份情终归不会消失。果然,哥哥也会有照顾她,乐意跟她一起玩耍的时候,这就变相地印证了她的这些想法。她因此不会受伤,并变得更善解人意,养成一个高情商的小姑娘。因为高情商,她更受人欢迎,在人群中更加如鱼得水。一个正向的循环便这样形成了。
孩子的思维是弹性的,富有创意的。若我们能给孩子机会经受一些两难的处境,但避免以看他笑话的方式对他,而是真诚地支持他以更富有创意的方式去面对,那么,两难处,便是孩子智慧突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