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叛逆期的到来,孩子开始有强烈的独立倾向、自主意识,开始表现出家长认为的“逆反”。
佳佳妈妈觉得女儿越大越不乖,3岁的佳佳每天都是一副不合作的态度,让她干什么就偏不干,“不要”常常挂在嘴边,唱反调成瘾。妈妈说:“该睡觉了!”佳佳回:“我不睡觉,我还要玩!”妈妈说:“地上有水,小心弄湿鞋。”佳佳就偏往水里走:“我就是要弄湿鞋。”边走还故意把水溅得老高……怎么劝都不行,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逆反情绪从何而来?
3岁前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父母也能够把控孩子的行为,这是依赖和控制的平衡期。但是3岁后,孩子无论在认知上、语言上,还是行为活动能力上,都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此时的孩子认为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很乐意参与大人的劳动,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帮倒忙”。
有的父母过于爱护孩子,也有的怕麻烦,就会经常委婉地拒绝孩子的“好意”。比如,孩子想帮妈妈洗碗,妈妈会说:“你还小,长大了再帮妈妈洗吧!”早上起床,孩子想要自己叠被子,妈妈会说:“宝贝乖,你叠不好的,妈妈来!”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根本不相信我!”久而久之,这种不满会变成一种对抗,孩子会认为只有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干”,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无法清楚地表达他们到底想怎样。所以,一旦遭到父母干涉和制止,他们就会说反话、顶嘴、用行动反抗,所谓的逆反情绪就这么产生了。
面对孩子的叛逆情绪,家长需要无限的耐心和忍耐力
“第一叛逆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能粗暴打压,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并可能导致更强烈的叛逆,有的孩子甚至干脆“滞留”在第一叛逆期,迟迟无法进入下一个成长期。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什么事都想自己做,自己洗脸、自己穿衣服、自己拿筷子吃饭等。虽然动作很不熟练,要花很多时间,做得还不像样,但是父母仍应尊重他们,并给予鼓励,不要从中阻拦或包办代替,没有什么比保护好孩子正萌生的独立性和自尊心更重要。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情绪
多项选择法:父母可以试试让孩子自己选择。例如,要吃饭了,妈妈可以说:“宝贝,你是吃完再玩,还是玩五分钟再吃?”这种方法在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因为是自己选的,他执行起来也十分痛快。
约法三章法:孩子生来就有秩序感,和孩子一起商定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一旦自己参与制订,他便会觉得要努力遵守。例如,让孩子自己制定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并贴在明显的位置。当不肯遵守时,父母可以提醒他去看看。
自然后果处罚法: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行为造成的后果,自然而然地惩罚。比如,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当他饿了要吃时,平和地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饿,但已经过了吃饭时间,等下顿再好好吃吧!”
反行其道法:如果家长想让刚睡醒的孩子先喝点水再吃水果,担心孩子唱反调,可以故意说:“宝贝,吃完水果再喝水啊!”大部分叛逆期的孩子会上当,会先去把水喝完。
小贴士:父母是孩子情绪控制的好榜样
有些父母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建议父母自己要放轻松,调整好心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孩子的特殊时期。例如,父母不让孩子玩杯子,可孩子偏要玩,一不小心打破了。打骂、贬损都无济于事,不如先收拾好残局,等氛围轻松时,抱着孩子讲讲打碎杯子的危险和不让他玩的原因。父母在控制情绪方面做好榜样,孩子就能慢慢从父母身上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