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多一个花瓶

2015-08-14 14:19:4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中国的语言总是让人非常有画面感,“锦上添花”,似乎看到了美上加美的锦簇感,而“雪中送炭”,则让人感受到冰冷之后的消融。想起这两个词,是因为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突然间觉得在育儿的过程中,这两个词是如此的唇齿相依,纤毫间就会让事情的结果变得截然不同。

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多一个花瓶

一次小学体验课上,十几个不相识的父母带着孩子围坐一团,体验老师的水墨画课程。有一个小男孩总是最活跃的,跑来跳去,甚至会站到老师旁边去“指手画脚”。下面的父母开始窃窃私语,大致的内容都是,“这是谁家孩子啊,这么不懂礼貌!”“这样的孩子估计肯定不能被录取!”“家长没教育好啊!”

我四下寻找了一下,果然,看到一个神色尴尬,甚至稍显怒火的妈妈,她不能随意打扰课堂,但又想及时制止孩子,怎奈何孩子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她身上,想要眼神警告也根本做不到。就这样,挨过了45分钟,下课之后,大家都领着自己孩子分享感受,而调皮孩子的家长则先是很无奈地向老师道歉,同时用力地抓了一下孩子,结果小男孩很直接地喊:“你为什么掐我?”又一轮的尴尬开始了……

回家路上,一边和女儿聊着她的感受,一边回想着那对母子,同时也在推己及人,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诚然,每位父母都有着最美好的期待,有一个可以为自己锦上添花,增光添彩的孩子那该有多好!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孩子喜欢在父母画的杠杠中,拘束地行走呢?他们喜欢踩线、越线,开辟出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也许会被父母认定为“丢脸”的行为,避之无恐不及。

其实,我们忘了一点,孩子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也不是我们精心挑选的花瓶,任由我们随意摆弄,满足自己的审美观。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每个行为都是缘于自我情感的抒发,在没有正确指引的情况下,一旦被父母认定为丢脸,他们也许会被“炭中送雪”,一下子被浇灭了心中的热情,我哪里做错了吗?

孩子可能压根就不知道丢脸是什么意思,他可能会想,我只是很喜欢这个老师,我想看她画得怎么样,没有人告诉我这样是不对的啊!为什么妈妈会这么生气?还掐我!我今天其实画得很棒啊,妈妈为什么都不看一下?

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父母和孩子之间确实会处于两层截然不同的空间中,看到的、想到的、顾及到的东西差异很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该如何应对让自己瞬间尴尬的突发状况,是宽容地接受,并在当下和孩子站在一起,以保护他弱小的自尊心,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威面子,直截了当地挽回?

理论答案很明显,但在现实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值得好好想想!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