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4步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2015-08-12 16:24: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老辈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经渐渐被80后的家长所摒弃,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赏识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和推崇。

4步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简单来说,赏识教育就是家长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肯定、表扬和激励等方式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不断地发挥潜能,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渴望被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求

3~6岁是培养一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正确地运用赏识,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还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使孩子体验到成功和快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还发现,恰当的赏识会使大脑产生类似吗啡的因素,刺激神经细胞的活跃,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赏识教育要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

赏识教育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过度使用,都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运用赏识教育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误区是:认为赏识只能表扬和鼓励,不能批评。其实,赏识教育不但不排斥批评,而且可以大胆地去批评,关键是要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和方法。在批评孩子时,既要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

滥用赏识也是赏识教育的一大误区。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会使孩子失去对自己正确的判断能力,助长孩子的虚荣和骄傲情绪。会让孩子“审美疲劳”,削弱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激励效果。当孩子犯错误或被批评的时候,就会变得说不得、碰不得,削弱孩子的抗挫能力。

·4步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

Step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聚焦孩子的优点,创设情境让孩子有更多成功的体验,帮助孩子“自我赏识”。

家庭成员的教育要一致,不要同一件事孩子受到父母的夸奖,却受到祖辈的批评,让孩子判断不清。孩子有进步时,应该及时告诉全家人。父母通过让孩子做一些小事情,从中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心,并及时抓住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表扬、鼓励。

Step2 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赏识孩子就是要发现孩子独一无二的价值,并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特质,采用多元化的赏识方式。除了常用的语言激励、物质奖励外,还可以通过赞美的小纸条、会心的微笑、爱的拥抱、肯定的眼神、顶呱呱的手势等形式去表达对孩子的赏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横向”的比较,更多地去发现孩子“今天”与“昨天”之间“纵向”的积极变化。

Step3 注意赏识语言的表达技巧。

多赏识孩子的个性、后天努力、当下的进步等,减少对孩子相貌、智商等方面的强化。夸奖孩子时,不要简单“概括”的一句“你真棒”,而是多描述一下事情具体的“细节”,让孩子明确地知道,哪些行为被赏识?为什么会被赏识?

Step4 赏识教育要与惩罚教育相结合。

“赏识”和“惩罚”犹如“爱”与“规矩”,既对立,又统一。但是,惩罚要实事求是,注意场合和方式。对于孩子的惩罚以口头的批评为主,或者事前与孩子约定,以罚站5分钟、减少娱乐时间、撤销特权等方式。

小结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孩子需要欣赏,而是欣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是生命和爱的教育,让恰如其分的赏识帮助孩子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吧!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