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独特和个性化的,有着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首要法则。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孩子呢?
孩子的发展是全面的
军军的爸爸妈妈从军军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教他识字,背诵诗歌。军军很少在院子里和小朋友一起玩儿。6岁时军军已经认识了800多个汉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以及乘除,还掌握了拼音和简单的英语口语。爸爸妈妈很是自豪,经常让军军在客人面前表演识字和算术,军军虽然很多时候不情愿,但又怕爸爸妈妈骂他,长期以来,军军的性格都改变了。如,军军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就有点格格不入,小朋友玩的游戏他都不会,总是躲在一边,显得非常胆小不合群。
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整体,不可分割。6岁以前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时期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可以让孩子受益匪浅,这也是孩子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必备条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美国学者也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完整儿童”(The Whole Child)的观点。
上例中的军军父母单纯追求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军军的社会性发展。军军虽然认识不少的汉字、掌握了计算技能、会拼音,但在和同伴的游戏和交往中却显得格格不入,出现了问题。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正是学习做人的基本规范,掌握与人交往技能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盲目追求知识的学习,尤其采用超前学习和强化训练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负担过重,形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心理,阻碍其今后的发展。父母应该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和审美等各方面为孩子打下全面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
孩子的发展是连续的
5岁的妞妞是个“小忙人”。粗略统计每周妞妞要上四五个英语、小提琴、画画、智力训练等各种名目的兴趣班,周末和假期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很多兴趣班妞妞并不喜欢,也学得很吃力,但如果妞妞说不想上时,妈妈就会说不喜欢她了,妞妞很怕妈妈。
现实生活中,像妞妞一样被各种才艺班、兴趣班挤占时间的孩子比比皆是,和妞妞妈妈持同样想法,辛苦陪伴的父母也大有人在。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个体一生的发展是漫长和连续的。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和渐进的,不可能某个时期的表现就决定了“终生”。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还有漫长的发展道路要走。如果把孩子的潜力比做一座蕴含量丰富的宝矿的话,父母应该适时适宜地挖掘和开采,使矿藏可以保存和可持续。以童年作为代价进行“破坏性地开发”将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下降、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影响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童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不仅仅是下一个教育阶段的准备。人类拥有漫长的童年期,正是人类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父母要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不要急功近利地以童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眼前的“成功”。儿童需要在童年期天马行空地想象、自由玩耍嬉戏、和大自然接触、和同伴交往,享受童年该有的快乐和乐趣。这样的孩子才是快乐的、健康的、有旺盛求知欲的,有可持续发展空间的。
孩子的发展是主动的
妈妈带着3岁的牛牛在院子里玩积木,邻居奶奶热情地围上来逗牛牛,说牛牛搭得很好,还想给牛牛一个大大的拥抱。牛牛紧张不安地躲到妈妈怀里,还跟妈妈说不要奶奶抱、不要奶奶抱,奶奶尴尬地收回了手。同样3岁的小宝也由妈妈带着来到院子里玩小汽车,看见邻居奶奶就主动问好,还热情地给奶奶介绍自己的小汽车怎么玩,奶奶自然很高兴,参与到小汽车的游戏中去了。以后每次两个小家伙到院子里时,邻居们都愿意去逗逗抱抱小宝……
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影响,而是在主动地认识和探索外部世界。上例中的牛牛和小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牛牛对奶奶的拒绝和小宝对奶奶的欢迎影响了成人的行为模式,使得大人们更多地去逗弄关注小宝。儿童的主动性是与生俱来的,在后天的教育影响下,儿童的主动性会得到发展。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儿童的意见和看法,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给予儿童发言权和决策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支持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不包办代替。父母要创造机会,鼓励孩子探索环境,积极引导孩子自主独立做事,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和经历。对于孩子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也应该看做是正常的,多鼓励,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这样,孩子就会建立起自信和乐观的态度,促进主动性的发展。
总之,养育孩子是门学问。对于为人父母者来说,光有爱是不够的,要学会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读懂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互相理解、尊重、支持和温暖的亲子关系。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愿父母能够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心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携手孩子、伴随孩子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