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绕过“面子”,才能接纳孩子

2015-07-30 17:02:2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因为爱面子,我们常常无法容忍和接纳孩子在别人面前表现出的小缺点、小错误。

只有绕过“面子”这块石头,我们才能看到孩子内心想表达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接纳孩子。

绕过“面子”,才能接纳孩子

几年前,在一家餐厅吃饭,忽然被邻桌男人的大吼声震痛耳膜,扭头一看才知道是位父亲在训儿子。他五六岁的儿子不小心将菜汤溅到了一位年轻男士身上,人家很体谅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擦擦就好啦!”但这位爸爸还是不依不饶地大声训儿子,不停地说:“我的面子都让你丢尽了!”

当时我对这位父亲的做法愤愤不平。看着羞愧地低着头、连吃饭动作都变得僵硬的小男孩,暗下决心:我要是当了妈,绝不能像这位爸爸一样。天知道,他为了面子,怎样践踏了儿子的自尊。

几年后,自己做了母亲,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我却屡屡遭遇“爱儿子还是爱面子的挑战”。儿子今年两岁半,为了让他能顺利适应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我有意识地拉着他到小区里参与小伙伴的活动。可是,比起和小伙伴一起玩,儿子似乎更愿意抱着玩具一个人玩儿,或者拉着我带他去坐公交车。

一天到了小区广场,几位熟悉的妈妈很热情地打招呼并督促自己的孩子来找我儿子玩。我心里甚是欢喜,恨不得让儿子赶紧参与到小伙伴中间去。可儿子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一只手紧紧抱着小火车,另一只手很用力地拉着我的手说:“不找小朋友玩,不找小朋友玩!”

开始时,我试图说服他,但是,他的情绪很快变得激烈,大哭了起来。此时,我的心里升起了一丝焦虑。

作为父母,有些时候,很容易被这些情绪裹挟,继而对孩子发脾气。不过,此时我还是在头脑中对自己提了个问题:“这焦虑的背后表达着什么呢?”

心灵的探索,有时候就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在我向自己提问的一瞬间,心头就涌现了一个词-“面子”。

是的,我认为儿子今天的表现,让我丢了面子,比如,我会担心别人认为我是个不称职的妈妈,不经常陪孩子出来玩,没有教育好孩子,我的孩子不够有礼貌……

觉察的过程像是行路的人,看到了那块可能会绊倒你的石头:你可以选择绕开,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选择被它绊倒。但即便是被绊倒,与之前你没有看到这块“石头”时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对我来讲,这一刻的觉察,让我绕过了“面子”这块石头。

每天抽出时间陪儿子出去玩耍的计划没有改变,但是,我更知道,这个过程,要以儿子为本,而非以我的面子为本。

于是,接下来好几天我对儿子表现出来的“小气”“回避”“拒绝”“不领情”等等表现,采取了接纳的态度。我主动热情地与小朋友及家长打招呼,却并不要求儿子去做什么。我相信,我的行为对他是一个榜样。我也会鼓励他离小朋友近一些,再近一些,但他如果拒绝,我绝对不强求。

虽然在做这些的过程中,偶尔“面子”还会冒出来干扰我,让我不好意思,但是,我可以立刻觉察到,并提醒自己,放下“面子”。慢慢地,我也越来越适应了这种状态。

因为放下了面子,我就能更冷静从容地与儿子在一起,观察他、感受他。忽然之间,我意识到两岁半的儿子,此时正在建立“物权意识”,同其他敏感期一样,“物权意识”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他们通过“我的”“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来确认自我。

而依恋关系建立好的孩子,才更能鲜明地分化出各个成长阶段的特征。如果他们的这一特征,得到父母的保护和接纳,孩子会建立起积极健康、充满力量的自我意识,否则,孩子可能会变得压抑、纠结。

回想前两天怀抱玩具的儿子,每遇到迎面而来的小朋友都要绕道而行。每次有小朋友接近他,他就冲人家说:“回家吧,拜拜!”看到别人的玩具,自己再喜欢,也不去触动,似乎在说“我不动你的,你也别动我的”……这一切都是他的“物权意识”到来的表现。儿子回避小朋友很大程度上是担心玩具被小朋友抢走。这一刻,我明白了孩子的心理。

幸亏我及时意识到面子的困扰,并及时放下了面子,才能发现并顺应孩子保护玩具的需求,避免扰乱了他自身的成长规律。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