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宝今年3岁,哥哥比她大5岁。很多生了二胎的家长,都感觉大宝在“失宠”之后,会用各种方式求关注。然而,我们家恰恰相反。大宝性格温和,憨厚老实。二宝却机灵精怪,一心要爬到哥哥头上去。
幼儿园老师特别找我们谈话,反应二宝上学时常假哭、假摔、假受伤,表现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向老师告状,以期博得同情、满足欲望,并让惹她的小朋友得到处罚。
回家后,我刻意观察二宝,发现这种表现在与哥哥相处时尤为突出。比如,她想要哥哥做的舰艇,哥哥怕她弄坏不愿给。于是,她泪水涌出来,用手抓着自己的头发,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看到哥哥对她这样做嗤之以鼻状,她伸手要抢,哥哥将她轻轻一推,她用力假摔,发出“嘣”的声音,然后歇斯底里地哭:“哥哥打我,哥哥坏!”
就在我冷眼旁观时,闻风而来的奶奶劈头盖脸地骂大宝:“你这哥哥怎么当的,怎么可以打妹妹?”看到奶奶帮忙,二宝哭得更凶,指着哥哥的舰艇说:“他不给我这个,我要!”奶奶最拿手的是“碎碎念”,对着哥哥讲“大让小,家和睦”等道理。哥哥被搞烦了,狠狠地将舰艇扔给妹妹,冲着奶奶大吼:“这下你满意了吧?你们不公平!都不爱我!”
这一幕让我发现:二宝用“做受害者”的方法操纵大人的技巧已炉火纯青,需要给她更清晰的界限了。于是,我召开家庭会议,将老师的反馈与亲眼的所见告诉家人们。我分析说:“二宝一装可怜,大人就满足她,久而久之,她感觉只要证明自己足够悲惨,就可以为所欲为。”家人纷纷表示认同,但不知如何改变。我说:“咱们不要被她的情绪操纵,要理智地引导她,让她能面对挫折和拒绝。”
很快,类似事件就发生了。这天,我要带二宝去参加大宝的兴趣班演出,原本说好的事情,二宝突然反悔了。她把自己锁在浴室里,又哭又闹,大宝因此而发脾气,嫌我们耽误他时间。这时候,我让奶奶先带大宝去,我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对二宝说:“哥哥演出的事情并非天天都有,所以我一定会去观看。她可以选择跟我一起去,也可以跟保姆阿姨待在家里。”
二宝一边哭,一边可怜兮兮地说:“妈妈,我不能没有你,你要陪我看电视啊……”她边哭边说着甜蜜的话,这是她的杀手锏—我以前很吃这一套。但这次,我很严肃地对她说:“现在是四点二十分,我四点三十分一定离开。你要不准备好,时间一到我立刻走人。”
看到我忙着梳妆打扮,二宝放弃了对抗。她去衣柜里找出一条公主裙,抱着洋娃娃,比我先准备好一切。我们到场时,大宝非常高兴,他主动给妹妹一个棒棒糖,二宝也狠拍他一通马屁。看到两个宝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他们的带领者,让他们感到公平,感到有路可循,他们才能自信地遵守并且适应。
这件事情,让我看到我需要对二宝有更清晰的界限,并给予更明确的指令。我要做一个理性、公平、不感情用事的母亲,教二宝尊重哥哥,教大宝关爱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