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S在微博中晒出一张小女儿吃饭的照片。小S表示一定不要做“在小孩后面追着喂饭的妈妈”,要让小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坐着吃饭的习惯。
妈妈追着孩子喂食,这确实是许多妈妈心里隐隐的痛;宝宝一口饭含上几十分钟、或是没吃几口就不愿吃了、吃饭不专心、边吃边玩,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头疼。尽管爸妈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家中的宝宝还是不肯乖乖地吃饭。那么宝宝究竟为何不爱吃饭呢?妈妈们又该怎么办呢?
边吃边玩3大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碍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机能减弱,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导致厌食
宝宝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导致宝宝身材矮小孱弱。
养成做事不专心的毛病
边吃边玩会使宝宝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拉等坏习惯,对成长不利。
自己吃饭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
宝宝自己吃饭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孩子自己吃饭,是一种很复杂的活动,它要求孩子的手、眼、嘴的高度协调,同时还伴随着上半身多组肌肉的配合,这些协调与配合受大脑的指挥,所以说:自己吃饭是一种早期教育。当然,孩子自己吃饭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挑食、不便食的习惯形成,与家庭及孩子有利无弊。
孩子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他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帮助他长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他有了失败的体验,也是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孩子自己吃饭可以减轻妈妈喂饭的负担,孩子吃饭较熟练时,妈妈可以在这一时间中做一点别的事情。
怎样才能让小朋友安份坐好吃饭?
宝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好好吃饭势必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谁不想自己的宝宝长得壮壮的,聪明又可爱呢!于是宝宝不吃饭,就快成妈妈的心病了,该怎么办呢?其实,让孩子养成自食其饭的习惯并不困难,只要能以爱心和耐心对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会有个爱吃饭的宝宝!
1、餐前避免宝宝过分兴奋
如果宝宝在进餐时高度兴奋,就会难以专心地吃饭。所以在进餐以前不要让宝宝做运动量大的活动,可以进行一些安静活动,看看书、说说儿歌,进行一些餐前教育谈论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有趣的话题,先告诉宝宝有什么好吃的,引起宝宝的食欲。还可以让宝宝分发碗筷、布置吃饭用的桌椅,营造吃饭氛围,让宝宝体会吃饭的乐趣和作为家庭小主人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宝宝专心吃饭。
2、有固定的开饭时刻
为宝宝准备特定的宝宝就餐椅,以免他吃饭时跑来跑去,帮助宝宝养成安安静静坐下来吃饭的好习惯。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这样,宝宝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比较专心。宝宝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以免宝宝将父母喂饭当成一种有趣的亲子游戏,并规定宝宝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宝宝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宝宝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提高吃饭的兴趣,让吃饭时间成为安静快乐的时刻。
父母要调整就餐气氛,无论吃什么都表现出吃得很香很满足的样子。父母的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态度,让宝宝逐渐学习好好吃饭。要养成吃饭的好习惯,还需要恰当巧妙地引导,并且和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达成一致,让育儿方法有连贯性。
4、轻柔的音乐伴奏
在吃饭时放一些柔和的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调节进餐时的气氛,还能促进食欲。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超过了就把碗收掉,这个时候爸妈可不要心软哦。
5、鼓励与榜样相结合。
宝宝吃得好的时候,对他要多加注意,适当表扬;也可以和同龄的宝宝一起吃饭,不妨比比谁第一;看别的小朋友在大口吃饭也会促进宝宝进餐的兴趣。宝宝年龄小,很容易受到成人诱导。宝宝不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鸡蛋,如果问:“你吃不吃鸡蛋?”宝宝们大都回答“不吃”。如果这样问:“鸡蛋很有营养,小宝宝吃了才会长得高,你吃一个还是吃两个?”宝宝马上就会说:“吃一个。”等吃完以后,可以表扬他,鼓励他下次吃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