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不同阶段的孩子,都害怕什么?

2015-07-13 15:19:5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教育 心理问题 幼儿心理 婴儿心理

有朋友跟我分享她家孩子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突然就对细菌害怕起来。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打个喷嚏,她都会吓得带着哭腔问我:会不会被传染?会不会生病?会不会死?然后就嚷着要回家;回家后又说要去医院做检查……发作起来,没有半小时不会停。

我好声好气安慰过,急的时候也吼过骂过,可都不管用。她就是感到害怕。我感觉心力交瘁,真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查查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用了一组数据来安抚朋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正常婴幼儿中,90%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2~4岁幼儿,40%的至少害怕一种东西;6~12岁儿童,40%的有超过7种以上的害怕。

不同阶段的孩子,都害怕什么?

不同阶段的孩子,都害怕什么?

0-6个月:噪音;爸爸妈妈不在身边。

6-9个月:新奇的刺激;高度。

1-2岁:陌生人;和爸爸妈妈分开。

2-3岁:听觉的刺激,鞭炮声、雷声、火车或轮船的轰鸣声等。

3-6岁:想象出来的鬼魂、怪物、死亡、猛兽等;一个人独处;黑暗;受伤;黑暗中藏在床底或衣柜里的鬼怪、女巫等。

6岁以上:细菌、病毒等造成的人身伤害;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失败和批评;羞辱。

有8种"害怕"信号,你需要注意了

不同外因的作用,会使孩子的恐惧心理向着3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在家长积极的安抚下,恐惧被克服,或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而成为影响孩子生活的障碍,或者留下心理阴影;

发展成重度的恐惧感,导致失眠、发烧、呆滞,成为心理疾病,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所以,如果孩子因害怕而出现下列症状,需要引起家长的特别重视:

1. 黏人、浮躁、注意力不集中;

2. 紧张,不自觉地抽动;

3. 不容易入睡或者睡得比平时更多;

4. 手心出汗;

5.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

6. 恶心;

7. 头痛;

8. 胃痛。

帮他克服恐惧,你可以做6件事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是1岁还是10岁,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抵御危险、保护自己的潜意识行为。

在理解孩子的恐惧后,我们可以用冷静温和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和孩子聊聊他害怕的对象交谈能让孩子放松。可以问问是什么让他害怕以及为什么会对此感到害怕;让他描述一下害怕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同时表现你的同情和关心;也说说你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力量。

传递积极的信息告诉孩子:害怕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害怕;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寻求帮助。

以身作则有时候你会发现,你害怕的东西也是你孩子害怕的东西,比如毛毛虫。这时,如果妈妈能勇敢些,表现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那么,孩子可能就也不会害怕了。因为孩子会觉得:这东西对爸爸妈妈是安全的,那对我也是安全的。

远离感到他害怕的动画、电影孩子还小的时候,分不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所以当他害怕看到电视里的某个角色时,直接关掉它好了。不过要记着,随后要向孩子解释动画片和现实的差距,比如奥特曼会飞,但人不可以。

陪孩子查看那些可怕的角落比如床底、衣柜、厕所等。如果孩子只是被一些窸窸窣窣的声音吓到,可以和他讨论是什么引发了那些声音。

不妨试试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把害怕的东西做成卡通模型,然后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在玩乐嬉笑的过程中赶走恐惧。

可笑的眼睛怪

不用的手套不要扔掉,给它画上胡子、眼睛等装饰,做几个"眼睛怪",让它变可爱或可笑,日后孩子可能就没那么害怕奇奇怪怪的东西了。

怪物剧场

把"怪物"请出来做主角,编个故事;再用木勺加上纸箱,做个小剧场。然后亲子一起携带角色尽情演出。这个方案可以帮孩子要么赶走害怕的怪物,要么和它成为好朋友。

把害怕"吃掉"

准备一个苹果、一些花生或者杏仁、两根牙签、两粒棉花糖,外加"眼睛"一对(豆子或活动眼睛)。先切一片苹果下来,为防止氧化变色,可以在盐水或者柠檬水里泡一会儿;再在这片苹果上刻出一条槽,这时嘴巴就出来了;把杏仁或者花生插进苹果嘴巴里,做成牙齿;接着在苹果上插上牙签,牙签上插上棉花糖;最后贴上你想要的"眼睛"——苹果怪兽,隆重登场!

之后?当然就是一点一点地把这个"怪兽"吃掉啦!

气象游戏

用卡纸、手工材料和铁盒做一个关于打雷下雨的故事。比如,云朵小姐要过生日了,她请来了雨滴小朋友开派对,闪电是拍照时的闪光灯,雷声是大家在快乐鼓掌……相信孩子一定会创造出更加天马行空的有趣故事。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泡沫洗手液加食用色素变成蓝色暴风雨,模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解决害怕问题并不会像做数学题一样,有一条通用公式。有些孩子,只要把事情说开了就好了;有些孩子,也许要爸爸妈妈化身福尔摩斯,对这个问题进行抽丝剥茧。但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你有满满的爱心和耐心,总能和孩子一起渡过这段有点难熬的时间,然后一起成长。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