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2015-06-30 15:12:1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很遗憾,我要谈得是父辈们的育儿遗憾。又很庆幸,因为悟觉,我可以早些拒绝这种遗憾。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前段时间一篇帖子在朋友圈里转得很火,“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都不是。我们只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如果没有孩子,我也许不会附拥点赞,因为我仍旧活在一个需要取悦父母、公婆和亲戚的孩子般的世界,也许你会说,你何必如此,你年近三十。但是,我需要说的是,这件事无关年龄,太少有人做到只活自己。

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生最快乐的时光,需要追溯到三岁以前,可悲的是,三岁以前我们没有记忆。上了幼儿园,我们就开始讨好老师,以期老师在家长面前的表扬,小学争班干,中学争重点,大学争名校,工作争体面,这些事情并不可怕,因为自尊心和进取心是人的天性,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关注自身是不是适合名校适合班干适合某份貌似体面的工作,我们为父母争面子是不是以牺牲自己的快乐作筹码。更可怕的是,我们如果一直牺牲内心的快乐取向,我们就成为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然后每天睁眼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枕边躺着不爱的人,花钱为不痛快买单,在公婆和父母期望的时间段,要一个属相吉祥的孩子,个别还要为性别担惊受怕到足月。然后再开始一轮耳提面命的殷殷教导。

我们这一代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可爱之处是大多会在能力范围内给我们创造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但他们受历史影响其实早就失去了听从内心的能力,所以他们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关心我们是否会开心。这实在是我们彼此人生的莫大遗憾。

革新的力量只言片解不足支撑,但理性与反思至少可以让我们做一个痛苦终结者。我们总说要孩子快乐长大,那首先不应让孩子失去本我。我们不可以以降低他(她)的智力因素与道德因素为代价,奴役于我们的感受,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与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母亲更多的体贴与耐心,与此相比,简单粗暴当然更省心省力,但牺牲的将是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与健康。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处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一个人长久快乐的前提是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富足。

亲子关系是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作为母亲,要给予强烈的亲密陪伴,必要的财力支持,但这不足以要我们恒久包办和占有孩子的人生,以期其“知恩图报”。因为我们创造了孩子,不只有责任让她长大,更有责任让她幸福。我们要懂得适时的陪伴与得体的退出,既不能让孩子童年贫瘠,也不能让孩子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智慧与心胸的远行。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