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动手能力较差,一直是让我烦恼的事。比如数学画图时,尺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他的书桌总是凌乱不堪,整理时顾此失彼;写毛笔字时,家中的墙上、地上自然是要遭殃。“小粗人”就渐渐成了我对他的口头禅。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不但没有激起他改变现状的心理,相反他却坦然地接受了“小粗人”这个称号,着实让我束手无策。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制作帽子”的作业,儿子回到家像泄了气的皮球,书包一扔,口中念念有词:“一个大男人,做什么手工呀?”我默不作声地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漂亮的帽子,然后将这些图样拿到儿子的面前,他直呼“好看”,已然忘却了刚回家的那番沮丧。
“好看吗?”“当然好看!”“想要吗?”“给我买吗?”儿子已经高兴得忘乎所以了。于是我趁热打铁道:“这简单呀,我就会做呀!”
我把各种材料摆放在桌子上,儿子马上被五彩缤纷的各色纸张吸引了。他立刻拿起纸张摆弄起来,可是他始终无法将纸“点化”成帽,只是在那儿搓揉着。我知道,他的动手“弊病”暴露无遗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演示,让他体会到这些纸张真的能成为帽子,而不是纸的乌托邦。
在形形色色的帽子图形中,他对英国女王礼帽情有独钟。于是,顺着他的心意,我开始着手制作英国女王帽。虽然我也很笨拙地裁呀、剪呀、拼呀、糊呀,但经过一番折腾,大体上也成形了。制成之后,儿子拿起帽子就往头上戴,在镜子面前炫酷的表情足以看出他对这个帽子已经爱不释手。
儿子想据为己有,被我断然拒绝。他无奈自己动起了手,我则在旁边指点。他开始学着我的样子依葫芦画瓢,耗费了很长时间,一个“丑帽”终于诞生,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鼓励他再制作一个,一定会有进步的。也许稍稍激起了制作的兴趣,他又一次裁剪、拼接,当看到第二顶帽子远远好看于第一顶时,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帽子做成了,但不能仅止于此。
趁他兴奋之余,我带他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对着散乱的书桌,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其他孩子干净整洁的书房图片,让他进行一下对比。他领悟了,乖乖地开始收拾书桌。让我惊喜的是,他甚至将床头的小熊摆正了。转眼间,令人舒心甚至还飘着书香的小房间呈现在一家人的眼前。儿子满心欢喜地在自己的房间里徘徊,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刚摆正的小熊,躺到床上享受起自己的劳动成果。
人生之路处处要动手,不但能动会动,还要主动地动。“今天你动手了吗?”成为我与儿子经常的问候语。在这种无时不在的语境下,想不动都很难。从儿子的身上,我领悟到:不是孩子不动,是家长引导得不到位;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背后大都折射出家长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