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被拒绝的孩子,也可以开怀大笑

2015-04-30 09:27:1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育儿 早教方式

生活中,我们总会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孩子被拒绝后,总会不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能很快释怀,还是会继续闹情绪,通常与大人的做法有关。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大人既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又把孩子教训了一番,比如:我已经说过多少遍了,生病时不能吃冰淇淋,你都4岁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呀……于是,本来3分钟就能过去的小事,扯了30分钟。

被拒绝的孩子,也可以开怀大笑

另一种做法是,大人嘴上什么也不说,但心中对孩子已经恼怒至极。此时,大人脸上的冷峻哪怕只有一秒钟,都是对孩子最严厉的惩罚。这种惩罚能给孩子造成很长时间的记忆。

还有一些时候(尤其孩子大一点之后),孩子会给自己“找台阶”,比如“那你下次必须给我买两个冰淇淋”或者“那你晚上得给我多讲一本睡前故事”。通常,只要大人痛痛快快地来一句“没问题”,事情就过去了,因为孩子的意思只是:我现在听你一次,那你现在也听我一次。假如我们听不出孩子的弦外之音,而是理智地解释“不行,一次吃两个冰淇淋会肚子疼”、“不行,咱们的规定是每晚只能讲一本”,那么,无论我们的道理多充分,在孩子看来都只是又一个“不行”,结果自然是又一波负面情绪。

孩子被拒绝后,都会本能地在内心做两件事:一是要“找回场子”,二是要确认“爸爸妈妈拒绝的只是一件事,而不是拒绝我”。游戏,往往能同时实现这两个功能。

“没问题,下次我给你买100个冰淇淋……等一下,你的肚皮不会冻成冰块吧?”“好的,我把所有的故事都讲一遍,就算困得做梦了,也在梦里给你讲……可是,做梦是闭着眼睛的呀!难道我用鼻子去闻书上的字吗?”“好主意,咱们下次在动物园玩上一整天,晚上就和大熊猫一起睡……不行,万一它把我当成竹子,来舔我的脸可怎么办呀?”

道理,孩子长大后自然都会懂,现在,他更需要笑声。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