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有效”
由于健康产品混杂因素众多,因果关系难以判断,在医学研究中往往难以得出非常确定的结论。即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某种可能的联系,通常也需要很多进一步的重复试验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因此,当广告中出现非常绝对的论断和保证时(例如100%有效),这很有可能是没有根据的夸大宣传。此外,“无效退款”也是“绝对有效”的一个常见翻版。
“包治百病”
疾病的背后有多种多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此不同的疾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没有哪一种东西是可以同时治疗各种不相关疾病的。
否定主流治疗手段
通过偷换概念等方式夸大现有常规医学治疗的危害。例如一些广告宣称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服用的药物会造成“终身依赖”,而事实上需要每天用药根本不等同于药物依赖。这种虚假宣传利用了人们对于长期服药的恐惧。其实,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和不坚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相比,预期寿命的生活质量更高。
“不手术,不用药”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或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手段。一些情况下,为了表现出疗效,这些保健品中可能违规添加药品,同时为增加利润,违规添加的通常是廉价、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违规添加的成分不会注明,其剂量也是未知的,所以,健康风险更大。
个案说明与专家推荐
与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相比,用个案说明产品功效是非常弱的。即使广告中的现身说法是真实的,个案的情况也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证明所宣传的产品真的起了多大作用。同样,即使广告中推荐产品的专家是真的,他的个人观点也不足以说明多大问题。在循证医学中,专家意见与个例报告一样,都是权重最低的一类证据。很多违规健康产品广告中出现的专家都是演员扮演的。
“纯天然”和“毫无副作用”
宣称纯天然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样的宣传语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错误的暗示:天然的物质更加安全。而事实上,天然的添加物也可能有毒副作用,而且由于天然产物的成分更加复杂,它们的安全性反而不那么容易控制。理论上讲,任何可以对机体产生额外影响(即“功效”)的物质都有发生副作用的可能,即使是保健品。“毫无副作用”与“绝对有效”一样,都是夸张的断言。
“最新科技”和“祖传秘方”
故意使用难以理解和神秘化的词汇描述产品同样值得怀疑。例如在广告中用纳米、量子、磁场、生物电、基因等概念描述产品,却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