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学期是罕见的“超短学期”。家长们纷纷担心孩子的学习输在起跑线上,“抢跑”思想让他们请家教、上辅导班,忙得不亦乐乎。父母的良苦之心可以理解,但“抢跑”未必真的能够“领先”,处理不当反倒影响孩子的学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首先,“超短学期”并非突然降临,其实早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计划里,时间短,教学内容相对减少。还有,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升级的关键学期,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相对增多,学生的休息时间随之减少。如果家长要给孩子“抢跑”或者“报班”,其实是在给孩子“重复的劳动”。重复学习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用“报班”这种无节制的重复学习,不仅是对孩子时间的浪费,还会让孩子对课外辅导班产生一种依赖,认为即使在课堂没有学懂,在课外辅导班还可以学习。家长应该加强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扬长避短,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其次,“抢跑”的孩子心病多、压力大。在家长的压力下,“第一”“最好”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但是,“第一”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新时期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个性发展。过重的心理压力只能让孩子负重前行,疲劳作战让孩子苦不堪言,这种状态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抢跑”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教育就是按照这些规律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抢跑”无疑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正如上海特级老师黄玉峰所说:“用素质教育应对考试,则教育成;用应试教育应对考试,则教育败。”因此,建议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