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许今天我们还在荒蛮时代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但我们也发现:孩子的想象能力远远高于成人。难道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吗?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孩子,想象力越贫乏呢?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教育的失误呢?美国优秀教师、美国教育新闻网专栏作家艾伦·汉斯克维兹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培养想象力应遵循十大准则。
第一准则:不只有美术和音乐才能开发想象力。艾伦认为,启发和引导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积极主动地思考像谁发明了钱包和为什么发明车轮等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当然,最好是给孩子一个明确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加以启发和鼓励。
第二准则:改变固有思路。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为开导学生,美国教师采用了几种非常简单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动脑筋。比如,启发学生寻找去某个商店的新路线,用双手写字等。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迫使孩子开动大脑。
第三准则: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艾伦认为,孩子不应为重新设计一种新餐刀而大伤脑筋,也不要为重新发明轮子而想入非非。要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引导他们从木制刀具想到双面刀具的转变,然后联想到为增加多用性而大胆创新。
第四准则:多接触新事物。注意观察是开发智力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一个接触不到新鲜事物的人免不了因循守旧,缺乏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让想象力在幼小的心田里驰骋,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积累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
第五准则:别对孩子最初的想象力评头论足。动不动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主意什么是坏主意,不是一种积极培养他们独立思维的好方式。青少年的好主意并不能仅以常人眼光来看待,家长要懂得好事多磨的道理,给孩子们时间,他们的想象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不然,有伤他们的自尊。
第六准则:对孩子的作品多提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但除了夸奖外,很少有人对这些作品提出疑问,但提问可以激发想象力,向他们的想象力发出必要的挑战。比如,问孩子为什么要那样画树,也许就会暴露出他从来没有真正观察过树。他以后就会画出有细小枝条的树。
第七准则:玩新玩具不如创造新玩法。创造新事物固然重要,但有时改造一些已存在的东西,也可以刺激想象力。很多时候,孩子玩玩具盒比玩玩具更起劲。他们在玩盒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大人用新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结果就是孩子接连不断地要新玩具,而不是创造新的玩法。
第八准则:不要吹捧孩子的进步。避免对孩子的想象力夸大其词,把小小的改进说成天才的变革。在鼓励青少年时,最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对他们吹捧。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过于夸奖某一个学生的进取,满足一两个学生的虚荣心,一定会不自觉地伤害其他学生的自尊,无助于孩子们之间的合作。
第九准则:始终保持开放的思想。要经常积极主动地寻找更多更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一个靠固定答案获取高分的时代,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异常困难的。知识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想象力使得知识不断增长。
第十准则: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孩子对创造过程的理解,不片面强调最后作品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作品,只是孩子某一次的探索。在沾沾自喜之时,要考虑能否每次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