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人来疯”女儿的转变记

2015-03-13 10:08:0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育儿心得 家庭育儿

有意“冷落”

丽丽为什么会变成“人来疯”呢?这可能与我们的教育有关。其一,丽丽小时候非常胆小内向,为了培养孩子胆大,结果让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二,我们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既担心安全问题又怕耽误她学习,很少放她单独出去玩耍。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父母再疼她也是成年人,很难给她完全释放的机会。孩子可能觉得生活单调,便用“人来疯”来发泄精力。其三,我觉得孩子可能有一种心理,因为我们平时围着她转,亲友来访时,自然大部分精力用于招待客人,孩子有一种失落感,不愿与别人分享父母的关注。

无论什么原因,我觉得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让“人来疯”失灵。有一阵子,家里来访的客人特别多,我便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计划”。一天,大学同学小张出差路过本市,要来看望我。我兴奋而激动,忙着收拾屋子。丽丽也很兴奋,跑来跑去帮我整理东西,还往头上抹了发胶。我心里一动,悄悄地给小张发了一条短信:“小女‘人来疯’,待整顿中,请予配合。”

听到门铃一响,丽丽跟在我后面跑到门口。小张进门先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久久不愿松手。然后,他跟丽丽打招呼,捧出一个遥控汽车递给她:“乖孩子,这是叔叔送给你的见面礼,玩去吧!我跟你爸爸多年没见了,要好好聊聊。”

说完,我们走到沙发旁坐下。还没等我们开口,丽丽就端出玩具箱子“哗啦”一下把玩具倒在沙发前面。我想,丽丽接下来多半会让小张陪她一样一样换着玩具玩。我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小张说:“哎呀!请你先参观我的书房。来,我带你看看。”说完,我拽起小张,带他走进书房,将丽丽晾在了客厅。

我和小张转了一圈,在书房坐定,叽里呱啦地聊起天来。丽丽等了一会儿,不见我们出去,也钻了进来。书房空间比较小,有点折腾不开。她就在与书房相连的卧室里寻出制图用的长丁字尺,开始“冲啊杀呀”地闹腾起来,不时偷眼观看我们的反应。我和小张视而不见,谈论着离情别绪,交换其他同学的近况,谈笑声压过了丽丽的吆喝声。丽丽自说自话地玩了一会儿,见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也觉得无趣,渐渐偃旗息鼓了。

第二天,保险公司的朋友小王与我接洽一份保单事宜,我故意约了丽丽在家的时间。小王来了后,丽丽习惯性地凑过来,躺在沙发上,将脚在我们之间伸来伸去。我对小王使了个眼色,小王心领神会,看都不看丽丽,一点都不受她的干扰。丽丽看怎么都引不起我们的注意,有些生气,拿起遥控器开了电视,把音量键调到最大。

虽然我和小王说话都有点听不清,但我还是没有批评丽丽,只是坐到了小王的身旁,拿笔在保险合同上指点着讨论。过了一会儿,丽丽自己受不了了,借着换频道把音量调到合适的位置,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动画片。渐渐地,再有客人来访,丽丽不再没头没脸地闹,“疯”头终于消退了。

合理表现

首战告捷!不过,我只希望丽丽不“疯”,可不希望她变木讷了。所以,我接下来要迎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正确疏导,使她的精力得到正常的发挥。因此,我有意带她去亲友家串门,鼓励她与小伙伴们玩耍、嬉闹。孩子们在一起时,人人有表现的机会,人人可以“疯”,这样既可以减少她在不该表现的场合“人来疯”的可能,还培养她的了社交能力。

其实,我觉得“人来疯”的孩子也有积极的一面。毕竟,孩子“人来疯”的初衷是对客人热情友好。此时,出于爱在别人面前炫耀的心理,不管家长安排做什么,孩子一般都容易接受,并且比平时做得好。所以,家里有客人的时候,我常常先给丽丽表现的机会,让她表演节目,唱一首歌或背诵一首诗。我还经常让丽丽把她画的画、做的手工拿出来请客人欣赏。当然,大人通常对孩子的作品都会赞赏,丽丽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自然不会再用“人来疯”吸引大家的注意了。

如果我和客人有事商谈,我有百试不爽的绝招:“女儿,叔叔来之前就听说你画画特棒,刚才看了你的画,十分喜欢,跟我要呢!你能不能给叔叔画一幅带走?”“小顺毛驴”被拍得十分受用,乖乖地画画去了。

如果大人间也只是闲聊,我就让孩子参与其中,谈谈她的小伙伴,说说她们班里的事和她的奇思妙想。丽丽平时话不太多,这时却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想想我在单位开会一发言就心慌气短大脑一片空白的“没出息”样,丽丽从小这样锻炼,也许就能避免成人后在陌生人面前讲话发怵的情况,有什么不好呢?几个月后,丽丽甩掉了“人来疯”的帽子,成为热情有礼的社交淑女。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