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跟我一点都不亲近怎么办?

2015-03-12 11:23:0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因为工作或者缺乏经验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在生育后将孩子交由祖辈或专业的保姆来照顾。在幼儿园家长接待日的时候,我常常听父母抱怨:“宝宝不跟我亲”、“我的孩子不爱跟我们在一起”……不少孩子由于缺少与父母相处的机会而造成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儿童护理

我不要妈妈!

“我不要妈妈啊!”这是入园1个多月以来潘潘第一次在来园的时候哭鼻子。难得送潘潘入园的妈妈一脸尴尬地说:“平时都是奶奶送,今天难得有空我想送送她,她竟然大发脾气一定要奶奶送。晚上又死活不肯跟我睡,可能跟奶奶睡惯了。”此时只见奶奶在教室门口小心翼翼地只露出半个脸不放心地看着孩子。妈妈对孩子温柔地说:“宝贝,妈妈上班去啦!跟妈妈再见。”可潘潘头也不回地继续往教室里走……

我要慧姐姐!

“慧姐姐……我的慧姐姐怎么还没来……”3岁的文文在入园的2个月的时间里每次都因为要跟慧姐姐的分离而哭鼻子。慧姐姐是文文父母请的大学生,课余时间一直陪伴在文文左右,兼职做孩子的保姆和家教老师。每次在幼儿园里只要提到慧姐姐,就会让文文因为思念慧姐姐而啜泣半天。离园时文文只要一见到慧姐姐就会飞奔投入慧姐姐的怀抱,而父母来接送时,文文却异常平静。

潘潘和文文这类由父母之外的人照顾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对自己的父母很冷淡,却对父母之外的主要照顾人过分依恋。过分依恋通常表示孩子感受不到安全。父母对孩子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和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恋理应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真的“不爱”我吗?

孩子的言行以及情感的表达往往反映了孩子内里的需求。从以上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对祖辈或者保姆的过分依恋恰恰反映出孩子与父母亲子关系的紧张,同时也反映了孩子对亲子依恋的需求。与孩子相处时间的多少是幼小的孩子判断你对他“爱与不爱”、“亲与不亲”的主要依据。孩子最依恋的往往是自己的主要教养人,父母在质疑的同时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给予孩子足够多相处时间了。当发现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产生问题时,爸爸妈妈首先不要过分焦虑。孩子不是不爱你,而是暂时没有时间去了解你。

建立稳定亲密的亲子关系

学龄前这段时间是建立良好稳固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孩子与社会的接触相对较为封闭,父母、祖辈等主要教养人就是孩子的天。要想收获稳定的亲子关系,爸爸妈妈要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

缺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意味着就会缺失与孩子亲密的亲子关系。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一种是权威型相处方式。有部分父母因为有较少时间能陪伴孩子,所以只要有时间与孩子相处便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强调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权威性,喜欢给孩子“做规矩”,总是带给孩子较大的压力。在这种相处方式下,孩子总会寻求父母以外的人(如祖辈)作为自己的避难所,亲子关系越走越远。第二种则是溺爱型相处方式。不少父母为了表现自己很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物质上不断满足孩子,对孩子更是唯命是从,生怕逆了孩子的意愿而得不到孩子的喜爱。在这种相处方式下,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博取孩子的青睐,但是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容易塑造孩子“小霸王”式的个性。

亲子关系的培养切忌一蹴而就,安全型依恋是在生活中点滴培养起来的。对于工作较忙而缺乏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妈妈来说,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某个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固定的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入睡前的几分钟和孩子分享一个睡前故事。睡前时间孩子的情绪相对较稳定,阅读又是孩子很喜爱的活动之一,轻松的氛围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此外,以玩伴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进行孩子喜欢的游戏,如搭积木、运动等,平等的相处方式也很容易获得孩子的喜爱。爸爸妈妈要明确父母的角色,恩威并重的教养方式更能科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在慢慢的情感培养和互动中,孩子会意识到父母的陪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自然就会“爱”上你!

爸爸妈妈们,珍惜与孩子在人生中这段最无忧无虑的相处时光,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岁月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能替代的。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