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米很小的时候就凸显了“无肉不欢”的特性,对蔬菜则能不碰就不碰,喂到嘴里也要用小舌头顶出来。有次趁她不注意,我把肉和蔬菜混在一起塞到她嘴里,谁知她很精准地把肉都吃了,蔬菜则全部被吐了出来——简直比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还厉害。
可是,到了现在,小米3岁了,居然每餐都爱吃不同品种的蔬菜!
想不想知道,我都努力过哪些方法呢?
菜肉抱成团
即把蔬菜切细碎一些,和肉混在一起,煮熟后喂给宝宝吃。
适用年龄:1岁之前,宝宝通常都不太察觉,可顺利喂食;不过1岁后,宝宝开始长牙、会吃块状的食物了,就能够很容易地分辨出蔬菜,这时这个方法就不太奏效了。
蔬果开派对
将蔬菜和水果一起打成泥,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大约7:3,也可以按照宝宝的敏感度自行调试。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我到现在还在用。水果的甜味可以盖过蔬菜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宝宝可喜欢了。
我的配方:
胡萝卜+苹果 颜色好看,味道芳香;
菠菜+梨 清肺润肠,有益健康;
西兰花+苹果 果泥中伴有小颗粒,口感极佳(一定要打成泥而不是汁哦,这样才能保存更多的膳食纤维,帮助宝宝的肠胃蠕动)。
蔬菜玩游戏
有一次,丈夫老皮煮了四季豆,女儿坚决不肯尝试。老皮灵机一动,开始运用他的法式思维,给每根四季豆取名字:这根是米老鼠,那根是Peppa Pig,还有哆啦A梦……这些卡通人物,都是小米的最爱。取好名字,老皮就和女儿比赛:看谁能先抢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抢到手不算,得放到肚子里藏好才行。那次小米特别亢奋,不但吃了一整碗四季豆,还特别利索,一点都不磨蹭。
还有一次,老皮给小米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见小米听得入了迷,他把三朵西兰花菜放在一个玩具小房子里,告诉小米这是三只小猪,他来扮演“大灰狼”,要吹倒房子;那么小米要怎么保护呢?当然是赶快把它弄到肚子里……
结果可想而知,“大灰狼”还没来得及鼓起腮帮子,小米就把西兰花吃光光了。
温馨提示:孩子都喜欢新鲜玩意,同一个游戏最多每周玩一次,天天玩就失去吸引力了。
超市小任务
如果带小米去超市,我都会领她到蔬菜区,让她自己选一个蔬菜。看到瓜果红红绿绿的,她就爱不释手;只要她忍不住挑回家了,我都要求她吃掉。
这个方法开始还是很灵的,不过后来渐渐就不奏效了,她要么坚决不吃自己挑的蔬菜,要么到了超市直接就不去蔬菜区,一看到蔬菜就生气,偶尔还躺在地上撒泼呢。
具体对待:目前我已经不太使用这个方法了。不过孩子跟孩子不一样,各位读者不妨在自家孩子身上试试。
菜地齐劳作
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带小米去澳大利亚看望爷爷奶奶。在他们的花园里,小米第一次拔萝卜,收青菜,摘葫瓜……自己亲手拔的,小米多少都会尝尝,如果好吃还会多吃。
后来我们回到香港,小米问她爸爸:“我们现在吃的蔬菜是自己摘的吗?”爸爸马上回答:“当然!每天晚上你睡觉之后,爸爸妈妈都要去菜地摘菜,很辛苦的!”小米一下就被感动了,第二天吃饭时给足了爸爸面子,破天荒地品尝了每道菜。
体验的结果:与在超市挑菜不同,孩子们充分体会了劳作的辛苦后,会更珍惜自己的“收获物”。
厨房好帮手
这个方法的诀窍在于:不仅让孩子参与收菜、买菜的过程,更让他们参与做饭的过程。
我都会让小米帮忙做哪些类型的简单工作呢?例如,把蒸好冷却过的南瓜碾成泥,她觉得特别有意思,好像在做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再比如,给她一个西红柿,让她用儿童专用不伤手的小刀切块。
蔬菜做好后端上桌子,我就告诉她:“这是你做的南瓜泥,快尝尝好不好吃!”或者“这是你切的西红柿,这几块切得最漂亮,奖励给你吃吧!”
每到这时候,小米都像领奖一样,喜滋滋地把“自己做的菜”吃完。
小米的现状:现在她格外享受当大厨的感觉,偶尔在做菜时还会偷吃几口,蔬菜就这样渐渐地被她接受了。
烹饪变花样
正如前文说的,孩子都喜欢新鲜玩意:一个蔬菜,多种配菜,花样做法,是吸引宝宝的好办法。举个例子来说,小米不喜欢吃土豆,做成土豆泥也不吃,但是土豆块加点芝士,她就吃得停不了口。
贴心安慰:花样烹饪当然会很费神啦!不过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什么比让宝宝吃好更令妈妈开心的呢?
重复来尝试
不同的搭配、不同的蒸煮方式,我都会反复尝试。
有时第一次做某样菜,孩子可能不喜欢;但妈妈们千万别放弃,你的重复尝试很重要。孩子的脾气变化无常,今天不吃,也许明天再做就吃了,也不一定有什么特别原因。
我的努力:每种食材,我都至少尝试七八次呢!
当然,我们也不会一条道走到黑。有舍才有得,有些蔬菜尝试过多次,小米仍然不吃,我们就会放弃这道菜,去琢磨其他蔬菜。只要饮食足够多样化,一两种蔬菜不吃,不会有大的影响。就像小米怎么都不吃茄子这个事实,我已经坦然接受了。
也许她只是小时候不吃,长大就喜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