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多前,女儿桐桐即将出生,我下定决心做个好妈妈,并非常果断地开始努力,先后买了许多关于教养的书籍来看,大量的阅读让我收获了许多先进的教养理念,并掌握了许多育儿的方法技巧,在很大程度上让女儿得到了更健康科学的教养。
然而,尽管女儿成长的不错,教养也算得心应手,还是会发现自己经常遇到困惑,而且很多困惑不是教养经验和理念类的知识可以解决的,而是我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反思到这一点后,我又开始研读心理学知识,为了逼着自己更深入更自觉地学习,还报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心理学的学习过程让我的教养更添了一份从容,孩子的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好,每天都是一副快乐成长的样子,然而,此时已经对孩子的心理相对多了一份专业敏感的我,却发现孩子每天的笑容背后,其实还有一分淡淡的无奈。这份无奈主要源于家庭内部的不和谐,因为我和他爸爸关系很紧张,在包括教养观念等很多方面分歧严重,家庭氛围并不理想。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我和她爸爸都没有呗好地处理与原生家庭、自我的关系。内心存在太多不合理的期待、焦虑与恐惧,这些负面的内在也在桐桐身上投射了很多不该她承担的东西。
比如,我因为成长过程中一直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当初嫁人时就期待找个能像理想父亲一样爱我的老公,而桐桐爸因为恋母情结严重,也期待我像母亲一样爱他,这样的期待放在婚姻里显然是不合适的,以至于两个人经常爆发战争,有时候还搞的家里乌烟瘅气。再比如,我个人因为很难接纳自己包括归位习惯不良在内的很多行为习惯,看到桐桐的相关行为就反应过激,爸爸因为内在的安全感不足,控制欲过强,看到桐桐不听他的话就很粗暴地对待桐桐。可以想象,虽然我们都自认为给了桐桐最真的爱,但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桐桐,内心会累积多少无奈。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进行更层次的调和及改变,但他爸爸意识不到这一点,拒绝改变,一开始我很失望,担心自己一个人改变还是无力扭转局面,后来参加个人成长工作坊时,导师劝慰说,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一个人改变了,另一个人也会跟着改变的。
这个说法让我找到了改变的力量,于是主动看了一些关于家庭治疗的和灵修类的书.如萨提吓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李中莹的《爱上双人舞》、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等,又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个人成长工作坊,在这些工作坊里,经由老师的亲身带领和指点,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跟自己的情绪相处、对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创伤有了新的认知。整个人都变得平和了许多,与桐桐爸的相处顺畅了许多,家庭氛围当然也正在好转,而且,我惊讶地发现,当我和桐桐爸的关系好转时,我们之间的教养观念分歧也少了许多,自然,桐桐的日子就好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