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儿子对我说:“我今天中午吃饭时把饭洒在地上,M老师很大声地骂我!我不想上这个幼儿园!”
我立即安抚儿子的情绪:“嗯,被老师骂,你的心里一定很难受。”见儿子情绪还算稳定,我接着问:“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儿子气呼呼地说:“当时有个女生从我后面撞我,我就把饭倒地上啦。我又不是故意的!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大声骂我!哼!”看到儿子又开始激动,我赶紧抚摸儿子的头,一边说:“看来你真的很生气呢。”
过了一会儿,儿子的情绪比较平静了,我才说:“那你有没有跟老师解释一下你当时的情况?”儿子说:“M老师根本不听。”
听完儿子的叙述,我试着总结了一遍:“我清楚情况了。你不小心倒洒了饭,M老师不听你的解释就把你骂了一顿,你很生气。”我又问:“那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骂你呢?”儿子说:“谁知道!她有病!”
看来当务之急是让儿子消除对老师的怒意。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要不这样,我们现在来玩个交换角色的小游戏吧。你来扮演M老师,我来扮演你,我们来重演当时的情景。”????
我扮演的“儿子”首先登场了:我假装捧着一碗饭,眼神呆滞。忽然,我动作夸张地“啊呀”一声,身子被撞,直接倒向儿子扮的“老师”身上,同时我手中的“饭”咣一声盖在了“老师”的头上。由于我的动作滑稽夸张,儿子捧腹大笑起来。我说:“轮到老师出场了。”儿子立即进入角色,只见他咬牙切齿,叉着腰,大声喊:“xxx,你怎么把饭倒地上了,嗯?”我立即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结果,儿子扮的“老师”大声说:“我不听你的解释!你就是做错了!”
角色扮演小游戏结束了。我和儿子又打闹了一会儿。见儿子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我才问他:“你刚才扮演了M老师,你觉得,当老师面对满地饭菜时会是什么感觉呢?”儿子认真地想了一想,仿佛他真的就是老师了。“我会很生气。”我说:“你为什么要生气啊?”儿子完全代入到老师的角色中,说:“我肯定要生气啊,饭倒了一地,我又要去扫地了。”我赶紧配合着继续演:“哦,老师,原来我倒洒饭给你添麻烦了。”
至此,我要讲的大道理已经在游戏中讲完了。但儿子还有一个小心结,他说:“可是,M老师不应该这么大声骂我啊!”“嗯,老师的性格是比较急躁,她大声批评你的确不对。可是人无完人啊,老师也是有缺点的。我们就大度一点,也体谅一下老师吧。”我说。
最后,我鼓励儿子再去跟老师沟通一次。我说:“要不这样,你给M老师写封信,沟通一下。你可以这样写:老师,今天我把饭菜倒在地上,给您添麻烦了,对不起。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被别人撞了一下,才倒了饭菜,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原谅我。同时,我希望你不要这么大声骂我,这样我会觉得舒服些。”儿子很认真地想了一想,说:“算了,我不想写。”
不写就不写吧!我也没再强迫儿子。因为在游戏中,儿子已经体谅了老师的做法。
孩子上幼儿园后,这样的冲突时有发生,当孩子向你诉说他在幼儿园受了老师的委屈时,我们家长要镇静,用平常心去面对。找幼儿园闹绝对是下下策,积极的办法还是多沟通,多疏通,达到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