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早教,慢养才是王道

2015-01-27 13:28:5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早教方法 早教故事 早教方式

如今,教育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功利行为,家长已等不及孩子的长大就竭力地教给他们文字、数学的能力。大量赘述的言语与知识逼迫孩子们心智早熟,同时也造成心智的狭窄。知识传承与教育的单一性与功利性,使孩子越来越像一种格式化建构的人,不再是内心饱满的人。

你的孩子现在除了上幼儿园,还在做什么?他/她有怎样的课外活动?他有几个好朋友?他现在开心吗?

早教,慢养才是王道

这些问题反映了你的孩子目前是否处于良好的教育环境,这里说的教育环境指的是“孩子周边的人”,是“人”的环境。对于一般的父母而言,每天除了用好的物质条件养育孩子,还会做些什么来滋养孩子?会有怎样的教育观点,以及怎样的规划实施这些观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孩子开心吗?自己开心吗?

反思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早期教育究竟该教给孩子什么。

急功近利的早教源自父母的焦虑

大多数的妈妈都给孩子报了各种班,好一点儿的就是艺术类的特长班,例如美术、钢琴、舞蹈,差一点的就是满大街都在做的“早教班”。甚至有些妈妈竟然让2岁多的孩子去学习数学、英语、背诵三字经,似乎家长们都在亟不可待的盼望孩子长大。现在什么都在追求速度,早教行业有句话说:“不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来看这句话升级了,该改为:“提前起跑,早跑一步算一步”更贴切!

快餐式教育、功利性教育、揠苗助长的教育行为越来越多,这是基于一种“速效”的教育心态而出现的教育行为。家长们在重成绩轻成长,孩子们在提早长大,社会风气在攀比的不是哪家孩子快乐懂礼貌,而是哪家孩子会算百位数的加减法了!现在的孩子长大以后,还有什么是值得回忆的吗?

有的妈妈会问:“可是别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怎么比得上别人呢?”这种来自父母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就成为一种早期教育中的互相攀比。这也是现代社会父母的焦虑感受,速效社会里,这种感受来的更加残酷些。这种焦虑感和因此而产生的“速效教育”行为,值得质疑的地方很多。

速效教育的负面影响

过早开发语言表达会不够聪明

语言表达是对思维的固化,因为其本身有逻辑,属于逻辑思维,会限制我们的发散思维。孩子理解了文字意义后,就会用语言去描述他的感受,例如孩子说:“我很开心”,便限制了他的直觉感官对此时此刻感受的更多探索。中国有句话叫“贵人语迟”,说的就是这个理。心理学强调右脑功能的的充分发展,建议家长们不要过早的教孩子认识大量文字,认字会促成语言表达,便阻碍了右脑的发展。

可能带给孩子厌学情绪

据统计,早期学习与上学后的成绩不具有相关性,孩子只是暂时储备了一些只是而已,总有一天会与同龄人齐平。相反的,在不应该学习的时期过早的学习,给孩子种上了厌学情绪的种子。所以,大多数厌学的孩子都是在不恰当的早期教学中形成的。

抓住重点,慢养孩子

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先生说过:“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学龄前,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发展、自我观念增强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孩子的自控性、主动性、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培养。

学会自控和形成内规则

例如跟小朋友互动时,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控制自己的愤怒感,习惯并且尊重幼儿园和家里的规则,形成牢固的内规则模式,以便将来上小学时能更好的尊重课堂纪律和校规。学龄前是建立内规则感的唯一关键期,绝对不可以错过。

学会与同龄人建立好的关系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尝试,在这关键的第一步,决定了孩子将来与社会相处的模式。例如孩子是否接纳新环境,是否不怕遇到人际冲突,是否亲和群体。这些表现都早在幼儿园时就奠定了。

培养道德和礼貌的关键期

学龄前为什么上幼儿园而不是上学?因为学习知识在这个时期不重要,而且这个时期也不是适合学习的时期,因此幼儿园才不安排课程为主的教学,而是活动为主的互动式教育。礼仪和道德只能在这个时期培养,否则孩子会在上小学时,会明显的感受到因为不懂礼仪而不被喜欢的挫败感受。

当然,可以在学龄前适当的培养孩子,例如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层面的培养,绘本的阅读等,是适合孩子右脑发展的,也也符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而过早的背诵唐诗宋词、背诵国学、数学的运算、练习写字等都不该被提倡。浮躁的教育速成品只能造就盒饭式的孩子,我们要培养内心情感饱满、有心理基础的孩子,就要有慢慢来的教育心态,切记急躁,步步为营。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